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文学作品中的反挑笔法

作者:段全林




  李白的诗歌《宣城见杜鹃花》和郑振铎的散文《海燕》,一个是古典诗歌,一个是现代散文。文体不同,写作时代也不同,但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样写游子思乡,同样采用了反挑笔法,同样运用了联想,方式也颇为相似(都用了相似联想)。两篇不同文体的作品,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可它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模拟仿效之嫌,也没有丝毫的雕琢斧痕,行文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下面,以《宣城见杜鹃花》和《海燕》为例着重谈一谈什么是反挑笔法,反挑笔法的生成与艺术效果。
  
  一、什么是反挑笔法
  
  反挑笔法不是从眼前的实景写起,而是宕开一笔,通过奇妙的想象,据实构虚,从远处的虚景落墨,然后再描绘眼前实景的写法。也就是一变传统的由近及远为由远到近,由实及虚为由虚到实的写法。比如:
  在《宣城见杜鹃花》中,诗人漫步在宣城的郊野,置身于殷红如血的杜鹃花丛中(这是实景、近景),满山的杜鹃花引起了诗人的想象,他由花联想到同名的鸟,那是他在蜀中经常看到,听到它啼叫的鸟,(这是虚景、远景)。诗人没有从眼前的近景、实景写起,而是宕开一笔,从远处的虚景落墨,写“蜀国曾闻子规鸟,”然后才写到“宣城又见杜鹃花”,描绘实景、近景。这种变传统的由近及远为由远到近,由实及虚为由虚到实的写法,就叫反挑笔法。
  在《海燕》中,郑振铎在旅欧途中的一艘船上,置身于浩瀚的大海上,看到一群群的海燕,在绝美的海天图中飞翔、憩息(这是实景、近景),他的眼前立刻浮现出故乡的燕子,即乡燕(这是远景虚景),作者的思绪立即跨越时空,飞回到他思念的故乡、祖国,那里有他的亲人和同胞,那里正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作者状物抒情,通过海燕、乡燕的描写,抒写缕缕思乡之情,其构思可谓巧夺天工。然而,在写法上,作者没有从眼前的海燕写起,而是宕开一笔,从思想感情的高峰落笔,写乡燕,描写故乡的春燕图,直到呼出郁结于胸中的一缕两缕乡愁,才转过来写眼前的实景——海燕在海上飞翔和憩息的神态、情韵。这种变由近及远为由远到近,由实及虚为由虚到实的艺术手法,就是文学中常用的反挑笔法。
  
  二、反挑笔法的生成与艺术效果
  
  反挑笔法的生成,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实景,二是联想。它要求作者借助于想像、联想,据实构虚,使写实和联想紧密交织,近景与远景相辅相成,状物与抒情交相辉映,这样才能在结构上收到化陈腐为神奇,在情感的抒发上收到化平淡为跌宕的艺术效果。这里我们仍以《宣城见杜鹃花》和《海燕》为例来分析说明。
  李白写《宣城见杜鹃花》的灵感,显然是由暮春时节,看到开遍宣城山野的杜鹃花时所触发的。杜鹃花又叫映山红,杜鹃鸟啼叫时它正开遍山野。诗人由眼前的杜鹃花自然联想到同名的杜鹃鸟,在由花联想到鸟的同时,诗人耳边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声声凄楚的悲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诗人的心海被强烈的思乡之情所掀动,他思接千里,神游蜀中,追忆那早已逝去的既给人温馨回味又让人惆怅难追的青春时代,峨眉山仙境般的奇姿,大匡山的读书生活,春天戴天山桃花流水的沁人的芳香,锦城散花楼上极目散忧的快乐……蜀中的山山水水,诗人留下了多少足迹!自从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告别了蜀中,他再也没有回去过。如今功业无成的诗人在长年飘泊中进入了人生的暮年,思归无日,经常“雨泪上孤舟”。因此,江南的杜鹃花,勾起了他对蜀中的思念。然而,诗人并没有从眼前的景物——宣城的杜鹃花写起,而是宕开一笔,从远景——故乡的杜鹃鸟写起,并且使二者交相辉映。这样写,使诗的结构,显得新颖独到,同时便于通过这两个艺术形象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郑振铎写《海燕》时的灵感,显然是由在他在大海上斜倚船栏,在绝美的海天之间扑入视野的群群海燕所触发的。海燕时而戏水,时而翻飞,时而又在碧波上小憩,这在作家眼里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这不是不久前在故乡还观赏过的乡燕吗?作者在由海燕联想到乡燕的同时,耳边仿佛听到乡燕“唧——唧——”的叫声。游子的心绪在这似曾相识的小燕子的撩拔下,一下子又飞回到遥远的故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上海宝山路上的斑斑血迹,胡愈之等人声讨蒋介石的檄文,反动派逮捕进步人士的白色恐怖。如今在亲友的劝说下,自己虽赴欧洲考察,离开了祖国,“托身于浮宅之士,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但心却永远和故乡的亲人联系在一起,和祖国的前途命运交织在一起。小燕子惹起了作者的乡愁,作者就势借小燕子来抒写乡愁。可是万千情思该从何谈起?作者匠心独运,避开了散文的一般写法,先不忙着交代事件的缘起,即自己的行踪和乡思的由来,而是直接从渴念故乡的思想感情的高峰上起笔,劈首就勾勒出乡燕的风采,紧接着,以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妙趣横生的“乡燕嬉春图”,而后笔触又追随着小燕子的游踪,“飞”向那一家家快乐的家庭,展示出一些故乡人酷爱小燕子的生活画面。至此,作者仿佛才呼出了一缕两缕郁结于胸中的乡愁,仿佛才缓过一口气来,这才从容转入对眼前景物海燕的描绘。在描写海燕时,作者时而写实,时而联想,多次深情地发问:“它们果真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把写实与联想紧密交织在一起,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总之,反挑笔法就是变由近及远为由远到近、由实及虚为由虚到实,它要求一有实景,二有联想,写实与联想紧密交织,从而在结构上收到化陈腐为神奇,新颖独到的艺术效果;在情感的抒发上收到化平淡为跌宕,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段全林,高校教师,现居河南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