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命意作文的备考策略

作者:张海德 姚明华




  最近几年,各省单独命制高考题,这使得高考题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作文方面,命意作文应运而生,显示了其独特魅力。湖北省近三年来均采用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这样,命意作文成了当前高三作文备考无法逾越的重难点。
  
  一、审题立意的训练是关键
  
  1.掌握基本的审题技巧。
  命意作文“审题”的“题”,实际上是一则材料,这个材料或者是一个情节,或者是一段概括语(如名人名言),我们要“审”的就是这样一则材料。因此,与其说是“审题”,倒不如说是阅读感知。
  既然是“阅读感知”,就要运用到一些整体阅读的技巧。如抓关键词句,抓叙述的侧重点(或者说详写点)等等。这样的训练要结合一则则材料,具体落实。
  2.懂得“立意”的二重转化。
  说“立意”,其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审读材料后确立的“意”,但这个“意”还不一定就是作文中要表现的“意”,要成为作文中的“意”,则还要经过一道转化的工夫,即结合自己的实际,确立一个最佳的立意点。因为你审读材料时感知到的“意”或许有多个:或者均是从正面切入的,但写起来真正能做到得心应手的,又可能只是其中的某一个“意”,或者恰好在这个方面关于反面的材料积累较多。所以到具体作文时,又要再一次“立意”。因此,“立意”的二重转化训练也是关键。
  
  二、结构模式的认知是重点
  
  很多文学家总喜欢拿巴金的名言“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来批判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认为老师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这个观点很外行,他们是把学生当作和他们自己一样的天生的写作高手来思考问题的,也没有关注作文评价这个实际的问题。这些“招式”里面,结构模式的认知最为重要,这里介绍三种结构模式。
  1.并列式
  第一段以三四句话引出一句中心论点;二、三、四段均先写一句分论点,再用两句话分析论点,再摆出100字左右的论据,最后用两三句话分析论据;第五段用两三句话汇总,得出结论。
  2.对比式
  第一段引出观点;第二段从正面论证,第三段从反面论证,这两段是主体,要注意举例和分析事例;第四段总结。
  这种模式在关系型话题上可以发挥长处,具有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特点。
  3.螺旋式
  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是第一次举例,论据为历史材料、寓言、故事等,最好略写几个事例;第三段是第一次分析,结合上述事例分析论点在历史长河中的一般意义,可用名言做好过渡;第四段是第二次举例,论据为当代的、中国的、生活中的事例,最好详写一个事例;第五段是第二次分析,结合上述事例分析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意义。可用名言升华一下;第六段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可引名言,举例子,分析并回归观点。第七段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三、语言修辞的运用是难点
  
  高考是人才选拔性考试,从语文学科来讲,一个学生算不算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文才”,“文才”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文采”了。虽说作文中语言属于形式层面,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总会让人感叹才气逼人。
  1.多用修辞格。巧妙运用各种修辞,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
  2.注意句式变换。运用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搭配,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从而产生美感。
  3.引用古诗文名句。这些句子能让你的文章看起来更有深度,这是增加文采的便捷途径。
  4.化用名言警句。把传颂于世的名言警句或当前流行的佳句,通过巧妙变换,化为自己的语言,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5.打磨字眼。在写作中,有时巧用一个动词甚至一个虚词,就能使一句乃至一段生色,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给学生举上几个,就能让他们心动,产生模仿的欲望。不过,最好是举学生优秀习作中的例子。
  
  四、论据文段的积累是法宝
  
  现在的学生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没有积累,加之不关心新闻,需要写作文时自然写不出来。即便写得出来,一用比喻论证,就是溪流百川归海,老鹰一飞冲天;一用举例论证,就是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身残志坚。这样的材料没有一点新意,即便写得文采飞扬,但难改其俗不可耐的本质。
  这样,我们备考方面也要寻求一些“快捷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有用的素材。
  1.老师可以印发一些新鲜深刻的事例和文质兼美的名言。分类汇编,印发了让学生自己记忆,写作时可直接调出来使用。
  2.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特长,积累与之相关的材料。即便是成绩很糟糕的学生,也有自己喜爱的事物,有的对其钻研甚至达到了专业水平,如果能利用好这一资源,何愁作文写不好?例如有的学生对美术颇有研究,可以让他读读相关材料。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作,可以写自己是如何渴望与毕加索在美术上沟通的;以“买镜”为题,可以写自己在绘画上,就是以毕加索和梵高为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最终学有所成;以“出与入”为题,可以写自己先是如何痴迷于梵高的,然后又是如何走出来,画出了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的;以“三”为话题,可以写自己向哪些同学(毕加索和梵高就是同学)学到了美术知识,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
  3.可以背诵一些文章和段落。虽说高考规定不能抄袭,但在阅卷操作中,很难判定抄袭之作。如果学生能背诵一些写李白、苏轼和文段,考试中一般能用得上,并且能得高分。
  以上这些,只是为高三学生进行作文备考提供的权宜之计。对高一、高二的学生而言,要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应该采用最古老的四字诤言——多读多写。
  
  张海德,姚明华,教师,现居湖北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