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形势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作者:罗国宏




  新课标对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要求是“学生要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探究”。我认为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意识,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这在推行新教材不久的地区,尤其是这些区域内的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语文学习、终身学习、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电视等实用性角度,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产生兴趣。
  
  二、在阅读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应避免挫伤学生的信心,尤其是七年级刚开始时。一般应考虑、估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基本能解决,在老师适当点拔或引导下,大多数同学能掌握的这一个“度”。
  
  三、在教学指导中,将学生以前的同类、近似知识与课内知识联系,将课内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经验感受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生活,阅读就是感受生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也能起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教会他们阅读方法,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技能”这一要求,从七年级开始,必须始终致力于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树立“读书就必动笔,不动笔不读书”的意识,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式预习”习惯打基础。七年级上册着重以教师指导阅读,指导归纳、总结阅读某一文体的方法、步骤和知识要点为主。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要求学生预习,由老师安排预习的内容,可采用布置预习作业、上课检查的方法指导预习。同时,对前面已出现过的文体,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这类文体的步骤、方法和侧重点,明确阅读时该做些什么,怎样做;然后再指导学生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及比较同类文章。以后凡前面学过的文体再次遇上,均采用这种“总分式”的形式进行,以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八年级逐步脱离预习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以前预习课文的方法及内容自己预习,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将学生中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但新接触的文体,仍需老师切实指导,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体的步骤、方法和知识点,并能从总体上把握并树立阅读这类文章的意识。九年级除个别课文外,一般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思考的先后和个别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上。宜采用“明确意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这种“总分总”的课堂结构形式。其中,“明确意识”就是使学生明确文章的体裁与阅读这类文章的侧重点、步骤、方法;“归纳总结”的目的是尽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和意识,最终达到一看材料就知道是哪一类文体,随即就知道阅读的步骤、方法和侧重点,从而有意识按其步骤和方法去读。这也是充分贯彻循序渐进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精读、研读应建立在泛读、默读的基础上,即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或主题等的前提下,进行精读、研读。
  在具体指导训练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筛选信息以及思维过程、方法和所站角度等,逐步使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其次,在指导阅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及如何根据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上下文意去“读”出答案,尤其是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指导中,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融入作品和换位思考的方法,从而切实分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泛读、默读、精读和研读。再次,应指导学生将过去与现在的知识,将课内与已有经验、生活感受、时事等联系起来,指导将相近、同一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认识其异同,明确各类阅读中应分别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学生能自觉、有意识和目的地阅读,不仅得到“鱼”,而且得到“渔”,并懂得灵活变通。当然,也应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时间很少怎么办?可利用自习、读报、课前五分钟,选用优秀学生作文、与课文相近的类文,贴近生活、文质兼美的短文、名著片断等内容给学生读,只整体感知内容和语言艺术,获取信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要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必须帮助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切实做好各类知识的复习指导。总的来说,应强调总体把握,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并适当延伸、拓展,同时,适当指导学生区别同类或不同类文章的异同。在单元复习中,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在阅读、分析方法上的共性,再分别找出其个性,使学生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达到既能掌握运用阅读方法,又能灵活处理异常情况的目的。如以前出现过的文体,可直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意识,再归纳总结,最后形成文字以作为经验保存下来。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与前面学过的单元,或本单元各篇进行比较,也可利用课外读物及时验证。在期末、学年度、毕业或升学的复习中,重点指导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因为平常所学知识是零散的,部分同学甚至是混乱的,虽然每一单元进行了总结归纳,但那只是一个个细小体系,学生还不能站在总体、全局上去认识。同时,多数学生看问题都具有一定片面性,并缺乏整体意识,经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能否帮助学生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是能否在时间少、学生知识面窄的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捷径,更是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并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关键和最重要的前提。
  总之,能否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达到新课标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切实有效地做到以上几方面。如果能切实做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国宏,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