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作文创新思维的探究

作者:沈荷花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中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特别重视鼓励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和高智能活动,具有多端性、独特性、变通性。创新思维领域特别追求的是“独到”和“最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唤醒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是为写作教学的创新之路点燃星星之火。
  
  一、逆向思维培养
  
  逆向思维告诉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沿一条路走下去。要敢于打破常规,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从正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陷入思维的陷阱。这时,如果能转换一下思维视角,把事物的位置颠倒过来进行思考,从反面寻找出路,那么,一个很妙的点子也许就轻轻松松出来了,山穷水尽的困境,也许会变得天宽地广,豁然开朗。
   逆向思维要求我们突破各种思维定势,从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中另辟蹊径,去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比如“班门弄斧”,是说在鲁班面前耍斧头,显得狂妄自大。这是传统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在能工巧匠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才艺,能得到行家的指点,不是能学到更高的才艺吗?——这样就出了新意,有了创新!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不知足才能常乐”、“就是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之类,都是转换视角而出的例子。为了形象地说明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天,一个以裁缝闻名的一条街道上开了三家裁缝店。
   如是,有一家在自己的门店上挂了一个大大的牌匾,写了:本店有本省最好的裁缝。
   另外一家看了,在自家的门店上也挂上一个大大的牌匾,写上:本店有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家裁缝店只是在自己的门店上挂了一个小小的牌子:本店有这条街最好的裁缝。结果这家裁缝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同样是裁缝,第三家裁缝店老板因逆向思维而赢得了盈门的顾客,为他打开了财源之门。
  
   二、写作训练和“逆向思维”的有机结合
  
   1、审题上的逆向思维
  逆向审题,就是对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相反的方向作仔细的周密的审查、分析,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如“人一走,茶就凉”,题意是对人情冷暖关系淡漠的感叹。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审题,题意就不同了。可以理解为“人已走,茶不凉”,表明人情关系的亲热、密切;也可以理解为“人未走,茶已凉”,表明人情关系的冷漠、疏远。在别人都说“好”时,想想事物中是否隐藏着“坏”的因素;别人都谈“美”的时候,想想其中是否隐含着“丑”的成分;别人都认为现有条件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再从相反方向的角度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逆向思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培养,其意义不仅在于从熟视无睹的日常琐事中抓住闪光的东西,开启眼界,从而涌动文思,让笔下流出新的活水来,更在于能强化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
   2、立意上的逆向思维
  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产生了逆向思维,写皇帝由于此次受到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3、构思上的逆向思维
   构思即文章的组织和构造。构思上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达到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但这里的逆向思维,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与常理相悖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反对程式化,出奇制胜,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来。
   如“无规矩不成方圆”,按常规思维构思,往往先写小至家庭、学校的规矩,再写大至国家、国际的宪法、法律等,指出正是有这些“规矩”,才有了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从而阐述了“规矩”的重要性,论证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观点。这样构思虽然好,但是落入俗套。如果采用逆向思维,构思就不同了。可先从“循规蹈矩”的种种弊端谈谈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成语、俗语、惯用语的含义陈旧了,所存的观点过时了,看法有片面性。因此,那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概念、观点、看法,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和更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构思上标其新,立其异,采用逆向思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沈荷花,教师,现居浙江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