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阅读能力是写作训练的基础

作者:阿布都艾尼·吾守尔




  语文能力的发展目标,实质上就是阅读能力发展目标、写作能力发展目标、聆听能力发展目标和说话能力发展目标。阅读能力是阅读主体对文本(文章、文学)即普通报刊的浏览、专业书籍的查询、互联网上检索的能力,它是阅读主体应具备的能力。阅读能力训练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它与写作能力训练密切相关,是写作能力训练的鳌头,因而必须着力培养。这种能力的训练如果按阅读过程的需要来考察的话,其基本结构可分解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笔者对此不敢综论,仅对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几种能力训练与写作能力训练的密切关系予以论述。
  
  一、认读能力与写作训练
  
  认读能力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正确感知和准确辨认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阅读活动的前提。在语文教育中,即指训练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字(标点符号)的认读、词的认读、句(句读)的认读、段的认读等几个不同层次,其中字的认读又是最基本的认读能力。由于文字符号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产物,因此认读能力的形成是不能单靠轻而易举的简单的条件刺激所能奏效的,必须导之以辨字、组词、造句等规律。汉语的认读能力,仅从识字量来看,掌握3000常用汉字是可以通过认读关的。我国向联合国组织公布的经过筛选的汉字有3755个,用这些汉字来阅读我国当代的出版物,可以读懂99.9%。1988年,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编制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入了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这3500个字是为了适应语文教学、辞书编纂以及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要而制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训练阅读主体在阅读时既要认清字形,又要读准字音,更要弄懂字义等,从而提高认读能力。从写作的程序来看,它是从认字、识词、造句开始,进入写作的阶段。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段落组成文章、作品。即“因字组词,以词成句,合句成段,缀段成篇,形成有组织的书面语言——文章或作品。鉴于此,阅读中培养认读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语言文字修养的表现,也是阅读的基本功和写作的基本功所在”。因为丰富词库、培养用词技巧是从事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前提。如果一个作者掌握丰富的词汇,可以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生动面貌,也可以像善于分别彩线的巧手绣女一样,把客观事物精彩细腻地绣出来,从而使文章达到完美的境界。由此可见,字、词、句在文章中起重要的基础作用。掌握丰富的词汇和用词技巧,的确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因素。
  
  二、理解能力与写作训练
  
  理解能力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分析、领会和把握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发展,是阅读活动的关键。在语文教育中,即指训练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词句、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理解的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指能理解文本的词语即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以及它们的色彩和文本的句子即单句、复句以及各种特殊句等;理解段落结构的能力,指能理解文本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并能列出全文的提纲;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指能理解文本的意图、理念、观点、主张、看法、评价、情绪、情趣等,并能简练、准确、完整地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写作方法的能力,指能理解文本的篇法、段法、句法等写作技巧,并能领会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这些内容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必须在局部与全局、形式与内容之间进行反复的分析和综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训练阅读主体在阅读时既要对文本词、句理解,又要对文本段、篇理解;既要通过文本表达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通过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体会文本表达的精妙等,从而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认读能力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活动的中心和基础,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的知识和智力的集中体现。语言的吸收和表达,理解和运用是相互为用的。培养理解能力主要强调的是训练理解读物的语言——理解词语即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及其色彩和句子;训练理解读物的段落结构能力——理解读物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训练理解读物中心思想的能力——做到概括中心思想,领会读物的主旨意图;训练理解写作方法的能力——理解立意、选材、谋篇,理解表现方法即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等。
  
  三、鉴赏能力与写作训练
  
  鉴赏能力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鉴别和欣赏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深入,是阅读活动的核心。在语文教育中,即指训练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以及审美取向等鉴赏的能力。对于文本,阅读主体不光要能读得懂,读得明白,还应该得出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分辨出文本的良莠、好坏、是非、美丑,即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深刻,感情是否健康;知识是否准确,形象是否鲜明,材料是否得当;阐述是否全面,条理是否清楚,结构是否严谨;以及表现方法有何技巧,语言和风格上有何特点,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鉴赏能力,阅读主体才能对文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分清文本的正确与谬误、精华与糟粕,才能使阅读有更大的收获。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阅读主体的“阅读鉴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训练阅读主体在阅读时既要求对文本思想内容进行鉴别,又要求对文本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还要求对文本风格特色进行欣赏,更要对文本美育意义有所开掘等,从而提高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比理解能力更高一级的阅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深化。鉴赏包括对文章内容的鉴赏、文章形式的鉴赏和风格的鉴赏。因为养成阅读能力,具备鉴赏能力,才能分辨出作者的观点、感情、表现方法、创作风格,作品的语言、材料、阐述、条理、结构等等,才能正确地评价读物,才能使读者获取更深刻的认识、得到更大的收获。为了培养鉴赏能力应该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中不断进行对比,逐步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能鉴别和欣赏文章作品,能分辨出作者的观点、作品的特点,能获取对培养写作能力所有用的写作技巧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说,鉴赏能力的培养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评价能力与写作训练
  
  评价能力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认读、理解、鉴赏而储存起来的各种信息,根据需要灵活提取并科学运用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升华,是阅读活动的归宿。在语文教育中,即指训练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和新的信息组合的能力。因此,阅读主体要能够与作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依靠个人独特的认知结构,从文本中去认识大千世界,求得“真”;明确荣辱是非,懂得“善”;享受精神愉悦,感到“美”,进而获得新的意义、新的体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感受,使阅读超越认读水平、理解水平、鉴赏水平,达到评价水平。就阅读的应用来说,评价性阅读不仅仅在于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的鉴赏,而且主要在于通过阅读,充分发挥文本应有的价值和功能,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认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训练阅读主体在阅读时既要出于文本之外,又要入乎文本之内,更要出入文本内外,并依靠文本内在的证据和外在的准则,在反复对照权衡的基础上,提取文本的信息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从而提高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评价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阅读活动中我们接触不同作家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接触作品的语言、内容和艺术特色,并接触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仔细地阅读他们的作品,体味其语言艺术的精旨,积累丰富的语言资料。所以,评价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很重要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我们阅读一篇记叙文,对于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如果我们阅读一篇议论文,对于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如果我们阅读一篇说明文,对于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所以阅读不同表达方式的文章或作品,对于提高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五、创造能力与写作训练
  
  创造能力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带着探索的动机去探新求异,寻求前人、他人未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越作者的本意,产生创造性认识成果的一种能力。创造能力是阅读中所获取的基本知识、他人的经验和掌握的技巧来发挥技能应用和创新的能力,是一切阅读能力最终达到的目的。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学生具有写作各类文章,尤其是写作文学因素较强的文章的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等);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无论是表达还是吸收,创造能力的突出点在于使审美主体从书本上习得的、生活中积淀的、脑海中浮现的、心目中向往的美感经验得以充分发挥和尽情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能突破原有知识圈的张力,或者克服定势习惯的功能障碍,产生和形成一种不同寻常的、新颖的、独特的见解或表现方法。当然,由于创造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那种情感性、自由性、个体性、形象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征,因此创造能力也是因人而异、丰富多彩的。从阅读的应用来看,创造能力是阅读能力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是阅读活动的最高体现。它主要是依靠个人独特的认识结果,从读物中发现新意义,掌握新知识,提取新信息,培养创造能力而达到创造水平来表现的。培养创造能力训练时,可使用阅读与写作联结的方法。这种方法由阅读而引起思考,进而使我们把思考的结果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还有为提高创造能力,使用模仿和创造结合的阅读与写作联结方法。就这样,我们把阅读是服务于写作,培养阅读能力来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几种能力训练都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例如为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时,经过把集中的内容分散理解,又由分散到集中;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温故知新等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过程。如果离开了思维,就无法进行认读、理解、鉴赏、评价、创造。这就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对于训练写作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我们在写作能力训练中也应该要特别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阿布都艾尼·吾守尔,男,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教师,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等多种学术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