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冯小兵 王春红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的“教”就可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我们应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现在学生用电脑的机会多了,但手写绝不可弃。汉字是一种主要以形表意的文字,手写其形,能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汉字的美感。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练字,每天必练一百字以上。这还带来了意外收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许多。
  
  二、用普通话文明得体地交流的习惯
  
  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就是思维,就是文化,说不同的语言就是用不同的思维按不同的文化说话。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必须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多交流,不但要求课堂上如此,课外也要这样做。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前演讲”、“疑难辩论”、“先说后写”、“课外自由交流”等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也养成其出口成章的纯正的汉语言语能力,这对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养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用心聆听的习惯
  
  聆听能力的培养往往为我们所忽视。其实,聆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听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听别人发言、听课文录音、听戏剧、听电影电视录音、听歌等等,要求边听边记下一些关键词,听出对方的逻辑线索、情感倾向、“言说”技巧、论证充分否、论据可靠否、观点全面深刻否等等。多做这样的聆听练习,学生的聆听能力能有所提高,能从听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促进了读写说能力的提高。
  
  四、查工具书的习惯
  
  这个方面,大家应该比较重视。但在这方面我们还须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快速查工具书、不同内容查不同工具书、正确选择释义、善于积累运用等能力。身处当今信息化社会,我们以为互联网也是一本巨大的“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信息、如何辨析信息、如何运用信息。
  
  五、课外读好书的习惯
  
  课外多读书的重要性已不待多言,但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不愿读书,实在是民族的悲剧。我们以为语文教师要在以下方面做些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向不同学生推荐合适的书、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注重阅读的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注重学生阅读成果的总结与展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与督促。
  
  六、熟读背诵美文的习惯
  
  背诵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好传统,我们不能抛弃。背诵有助于形成语感,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其重要性不必多言。因此,我们必须舍弃一些不必要甚至失当的讲析,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让纸上的死文字变成学生口中的活言语,真正让语文入学生之心,化学生之魂。
  
  七、细读文章的习惯
  
  文本细读是一种能力,更是学生应该养成的语文学习的好习惯。读一本小说如果只得到一个粗略的故事,读一篇文章如果只得到一个简单的道理或好像体会到一点肤浅的情感,对语文能力提高的作用就很有限。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规范和不同的作品风格去细细推敲作品,从语言的表层看到语言的深层,挖出其深义与妙处,不但要知其妙更要知其所以妙。有时,互相的质疑论辩也是不可少的,可以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八、写日记随笔的习惯
  
  大家知道,写作能力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让他们多写。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写日记、随笔,简单的写成日记,复杂一点的写成随笔。天天写天天练,学生的写作就能由多到熟,由熟到巧,写作能力能有大的提高。当然,这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多练笔,深谙写作甘苦,才能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促其较快提高。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方尝试的一点粗浅体会,我们以为上述八大习惯是必须让学生养成的,简述如上,求教于大家。
  
  冯小兵,王春红,教师,现居江西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