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课改下文言文究竟如何教

作者:卢 明




  文言文教学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局限于词句的教学而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一篇文言文需要向学生讲解其中的语法现象,讲清重难点实虚词和重难点句式,因为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金钥匙,没有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我们便不能顺利地疏通文意,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文化常识及人文精神等一系列古代文化精髓。我们教授文言文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语法现象,还要让他们领悟和学习古人伟大的思想,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传承古代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及文学素养,有鉴于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做到“文”、“言”并重。其具体教学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诵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应重视诵读。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验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做到熟读成诵,对提高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大有裨益,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不但重视反复诵读,还要引导学生会读,除了读准字音和节奏之外,还要读出感情,读出文言文的情味。在诵读中感悟文章大意,在诵读中发现问题,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毫无自主可言,新课标要求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习文言文而言尤其重要,在教学文言文之前,先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让学生自主疏通文意,确有不解的词句记下来提交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对较难的知识及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做到活而不乱,扎实高效。
  
  三、在问题探究中深悟
  
  像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在疏通文意之后,也要对文章进行深入地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就文本的内容内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将其整合后提交全班自主合作探究,比如教学《愚公移山》,在疏通文意之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探究“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什么是愚公精神?”这些重点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例如,为什么还要写智叟和七、八岁的小孩?结尾以神话结束有何作用?“愚公精神"是否过时等。总之,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进一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要对文章语言进行品味,对衬托、对比等写作手法进行深入探究,唯其如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真正走进了文本,深入到了文本,才能真正汲取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
  
  四、在活动中提升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新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一言堂”,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翻译比赛;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比赛,比如指导学生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进行归类出试卷,然后让他们以挑战的方式考对方,最后评判,教师对优胜者予以奖励;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找同题材或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中。总之,可以灵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让学生在各种有兴趣的活动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等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然后将精读与博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卢明,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