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李端的《闺情》赏析

作者:杨红菊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
  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是一首闺怨诗。该诗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等候归人的心情由寂寞陡转为惊喜随之又变化为惆怅这一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可以这样说:喜鹊的到来是个美丽的错误,而闺中少妇拥有的是凄美的幽怨。
  时光悠悠,漫长而又难遣。“月落”了,“星星”少了,“天”快要亮了,这位女子寂寞难耐,沉闷难遣,没有生气。在这“闺”中,只有“孤灯”一盏相伴,何时相见日思夜想的归人?只因为今夜无眠,想“梦里”相见都无法实现。突然,听见喜鹊叫声不断,满以为“亁鹊叫,行人至”……是的,这鹊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她预感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马上要回来了,忙不迭地披衣而起,跑到门前张望……然而,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哪里有丈夫的影儿?她伤心极了,仿若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忿”二字,正传达出了女主人公由惊喜陡转为失落忧伤的情绪。
  喜鹊是美丽的,也是无辜的,它给女主人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失望。这也正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女主人公是可怜的。长夜漫漫,独守孤灯该是什么滋味!这不仅是对一只鸟儿的恼恨,这里凝聚着的是对丈夫痴恋的深情,多年来独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望的怨叹。这与长江巫峡边望夫石背后的故事同样凄美。亲人的相守,首先应该是夫妻间的相伴和厮守,一旦一方离家,那宿命般的窘迫和孤独就会降临,尤其是离家时间之长,距离之远,音信不通,归期难定,甚至还有一些生死难料和一去难返的凶险。于是,妻子就会在漫长的思念和担忧中备受煎熬地度过那凄冷的夜晚……
  女主人公在这一天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她是断肠的、凄凉而又孤独的。她不仅没有迎来自己新的美好日子的开始,相反地,她等来的是自己旧有痛苦日子的不知尽期的延长。那么,在第二天、第三天,在以后的许多的日子里,她是不是不再到门外盼望自己的丈夫呢?绝不会的。因为她是不会错过这无数个充满希望的第二天的。哪怕依然是空惆怅,不见丈夫的踪影,但她会永远等着,盼着。此情此景,虽幽怨,但凄美。
  杨红菊,教师,现居湖北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