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美学展现

作者:王俊峰




  一、沈从文小说中乡土情怀的主题概述
  
  人之于故园的联系,是一种与生俱来无法理清的精神纠葛。当中国古代文人漂泊在这片具有漫长农耕文明的大地上,为着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游走于仕宦之途的时候,游子思乡也就成为中国文学的传统主题。沈从文以湘西乡下人的眼光,发现都市文明世界里的中国人堕落、虚伪、矫情,在压抑与放纵间有严重的病态存焉,气喘吁吁弱不禁风。在沈从文眼中,湘西山水间原始、蓬勃的生命欲望和素朴、直率的性情发泄不仅天然合理,如诗如画,而且还是衡量人类的标准。湘西的灵山秀水,雕琢了他宽容平和的性格。纯真质朴的民风,赐予了他童稚透明的心灵。他从源源流水中发现了人性的纯澈与柔韧,在风清云淡的天地间惊叹着生命的美好与自由。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对人性的崇尚,已深深扎根在沈从文的心灵深处。
  
  二、沈从文各个创作中阶段的湘西世界
  
  (一)急于倾诉的“乡下人”:“原型的湘西”的呈现(1924年到1927年)
  从1924年到1927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沈从文在生活的压力之下,拿起笔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沈从文曾表示创作之初,他从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文学潮流,以及当时流行的郁达夫自我暴露的抒情小说中得到很大启发和鼓励。这是因为前者鼓起了他把自己在湘西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体验转化为文字的勇气,而后者正适合他倾吐自己来到都市后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种种不适。湘西对于沈从文创作的影响,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原料,因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可称为“原型的湘西”。
  (二)用笔重造一个新世界:“文化湘西”的建构(l928年到1936年)
  从1928年到193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沈从文创作上完成了从简单的叙写自身经历到以文化视角来审视社会人生的根本转折。从1928年到上海起,沈从文开始有意识地将“湘西世界”纳入自己整体人生视野来再认识,依照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在创作中有目的地重造一个崭新的“湘西世界”。作品中的“湘西世界”不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的再现,而是作者一种主观性叙事。因为沈从文所建构的这一“湘西世界”,体现了他文化价值的选择,具有一种文化批判的意义,所以可称之为“文化的湘西”。
  (三)为民族和国家重造寻求道路:“历史的湘西”的追寻(1937年到1949年)
  从1937年到1949年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事业成功带来的身份转换,以及民族危机的紧迫,沈从文转换了审视湘西社会人生的视角,开始以一种历史纵深的目光来观照湘西,把湘西当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拥有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试图从中找寻民族和国家重建的“抽象原则”,湘西成了沈从文诊断民族文化病根和追寻民族出路的历史文本。此时转入到了对湘西历史文化的追思。因此沈从文在第三阶段的创作中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可称为“历史的湘西”。
  
  三、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美学展现
  
  (一)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自然美展现
  沈从文笔下的自然常常蕴含着一种力量之美。水是湘西散文中经常出现的自然物,虽然沈从文笔下的河水也时常是明澈宁静的,但作家更多是表现蕴含其中的坚韧力量。那“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那河水如同一股火,“时时刻刻皆想把人攫走,且仿佛完全只凭自己意见作去”。作家笔下的自然还经常是艰险与优美并存的。作家这样描述沅州的香花香草:“沅州上游不远有个白燕溪,小溪谷里生长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除了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回旋的溪流,会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这些美丽尤物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间,恶劣的环境非但没有毁灭它们,反而更衬托了它们迷人的风致。作家正是在这种险与美的映衬中将大自然生命力量的美展露无余。
  (二)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展现
  沈从文就曾在《湘西·题记》中说:“我对于湘西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幼贵贱,生死哀乐种种状况,我因性之所近,注意较多,也较熟习。”在以人为核心的第二个层面中,作家又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即人在面对自然和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本能的力量;另一个则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指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长久以来形成的集体性格和意识。湘西是一块受水润泽的土地,沅水及其支流绵延贯通湘西,山光水色,陶冶性情。水是楚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屈原的楚辞便歌咏着沅湘水神。水不但给予了湘西人生存的条件,而且赋予了他们明澈、秀逸的生命形式以及性格意识。那里的男人健壮豪放似奔腾中的河流,女人则秀丽细腻如平静时的明澈河水。水为楚文化注入了瑰丽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亦为其注入了顽强和狂放的性格。因此受楚文化熏陶的湘西人崇尚暴力,有着游侠的气概,同时他们在面对生存苦难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一种对美的欣赏和对爱的执著。
  
  四、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美学展现的价值
  
  “湘西世界”对于沈从文来说是摆脱精神困境的一剂良药,沈从文是受“五四”余波的影响,为了自身的独立而从乡村来到城市中的,城市在他的最初想象中是一个可以接受知识,可以摆脱无理性的权力控制,可以实现现代社会理想的地方。然而当沈从文真正进入城市的时候,他才发现城市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块福地。在这里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新旧混杂的畸形状态。面对这种堕落的都市文化给其造成的心理落差和伤害,沈从文从乡村文明中找到了对抗城市的心理优势,他开始立场鲜明地打出“乡下人”的旗号,用心去营造那片梦境般的乡土世界。
  王俊峰,教师,现居河南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