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春》教学设计

作者:李艳梅




  [教学理念]
  
  《春》是一篇描写细腻,富于情致,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会作者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体现以下理念:(一)让学生感悟情境,品味语言,在学习语言中培养情感。(二)从文章结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本文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文章开头抒发了对“春”的盼望之情,接下来作者总体、多角度描绘春天,结尾,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和排比句赞美了春的新鲜、艳美、充满活力。笔者认为如果能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对“春”的盼望之情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期盼春天的到来呢?”在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后引入“大家从文中能体会到作者笔下春天有什么特点吗?”归纳、总结:作者笔下的春天“新鲜”“艳美”“充满活力”的学习部分,接下来设计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新鲜、艳美、充满活力的特点的,我们一起去体会……”自然回到了第二部分的学习,即按盼春——赞春——绘春这样的顺序赏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富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一年四季的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春天、赞美春天的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起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②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
  ③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提示: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二、研读赏析
  (一)问:第一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问:作者为什么盼望春天的到来?能否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回答,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讨论后明确):因为春天的新鲜、艳美、充满活动(自然过渡到第三段内容的学习)
  (二)问题: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赞美春天。
  明确:比喻句,排比句。
  共同赏析……
  问题: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共同欣赏学生佳句:……
  问题:赞春部分描写顺序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描写顺序耐人寻味。
  (三)问题:春天既然这样美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请同学们细细看一看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几幅春景图。
  明确:春草~~~~~~~~迎春图
  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欣赏这几幅春景图,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说明: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赏析为主,分析的顺序以学生的回答为主,赏析每一幅图时,教师只点拨遗漏的地方,可提示学生从修辞、描写顺序、感观、词语等方面欣赏)
  
  三、拓展延伸(想象练习)
  选取《赛马》《春江花月夜》《鸟语花香》等曲子,让学生闭眼想象构思,然后进行写景片断练习或口头表述自己所听到的。
  
  四、小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青春,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少,胸怀大志:“乘理想之马,挥鞭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李艳梅,教师,现居黑龙江五大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