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读写结合让学生作文插上双翼

作者:薛 薇




  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样要有一个序列的训练过程。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加知识的内存,学习优秀的表达技巧;多写——在反复历练中体味揣摩写作要领,使写作技巧熟练,各种文章常写常通。这样,有感悟,有实践,才能有所得。而积累写作技法,提高写作水平,应从教材中广泛的汲取写作的能量,以教材为写作借鉴的主要阵地,从课文中积累写作能量。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以丰富的角度,细水长流、时时训练,体现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
  
  1、感悟写作方法,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
  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多借鉴优美文段“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郭沫若语)。作家如此,学生在教材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的能量亦是必要的。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不但是分析鉴赏的例子,也蕴藏着巨大写作能量,只要我们善于吸取,勤于积累,就能提高写作水平。
  如教材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崇高精神的礼赞。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咏物抒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2、积累写作语言,使学生作文“色味俱佳”。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语言的积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从而体会到积累语言的好处。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知汉语文字的语言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使学生在美的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千姿百态美,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积累美的体验创造美,描绘美。
  语言积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从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调动起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学生便会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到丰富的内容;语言积累的内容:一是语言片段和词句积累,二是成篇的范文积累。要指导学生分类收集整理,丰富语言,背诵名篇佳段,并经常性记忆积累一些成语、名言警句等。常梳理,常记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如教学《一双手》中抓住一双手的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回顾《孔乙己》中孔乙己那留着“长指甲”的手、《一面》中鲁迅的“竹枝”似的手、《甜甜的泥土》中小亮“冻裂”的小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打过女婿后的手,从中体会同样是写手,不同描写表现出的人物不同的特征。
  
  3、仿写名篇佳段,使学生作文在历练中成长。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离不开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练习的过程。在多种多样的具体练习形式当中,仿写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又最容易实现迁移的训练形式。由仿到创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一条普遍规律,仿写(注意:这和“抄袭”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是读写结合的最初的直接实现。
  语文课本中文采飞扬的名篇不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那一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课堂上,我在引导学生品味了这些动词的精妙之后,鼓励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在作业中学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用上生动的动词、细节的描写。
  
  4、理解对话文本,使学生作文写出独特体验。
  课标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让学生“读出自己”,即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应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作文写真话、诉真情。
  学习《背影》时,我对学生说:“背影是一幅画,美读,闭上眼睛,心里想象文中典型画面,体味真挚深沉的父爱;背影是一首诗,通读,找出体现父爱的典型语句,写出你对父爱的理解。”当“父爱,是簌簌落泪时一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劝慰;父爱,是攀越铁道蹒跚的背影和一个朱红的橘子;父爱,是一封让自己泪光晶莹的书信和终生品读不忘的背影”写出后,学生眼中闪动着泪光,他们学到了:从平凡的生活中选取细节、写真话、诉真情是作文打动人最好的方式。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而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是学生作文提高练飞的双翼。
  薛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