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话题作文巧拟题

作者:洪素娟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高考作文一反传统的“遵命作文”形式,大多是话题作文,因为它符合新课改“淡化文体”这一精神,它以其形式的开放性,体裁的自由性,内涵的丰富性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情的广阔空间。话题作文往往是给定一个写作范围,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正是在这“三自”的前提下,拟定文章的标题就成了选择材料、结构文章的关键。作文评分标准中,对题目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俗话说“文题善,佳作成一半”。好的题目,不仅能使考试思路开阔、下笔自如,更能先声夺人,深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对作文分数高低,会有很大影响。那么,话题作文如何拟题呢?不妨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善于拟题,以小见大。
  
  俗话说:“花好蜂自来,题好文过半。”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范围很宽、很大,如“爱”、“幸福”、“发现”等。倘若把话题直接拿来作题目,角度太大,范围太广,缺乏针对性,无法驾驭,易泛泛而谈,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况且有的直接要求不得以所给话题作标题。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立意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化大为小,变宽为窄,易于把握,才能挖得深、写得透。如《真爱无言》、《父爱如山》、《吵醒幸福》、《幸福原来在叮咛中》、《我发现夕阳如此美丽》、《我发现爸爸也有颗童心》等,这样拟题,针对性强,选材范围更集中,也更利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二、巧用修辞,锦上添花。
  
  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我们说话和写文章时,恰当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拟题时,修辞用得巧妙、贴切,可以使题目生动形象、凝练含蓄、锦上添花。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双关、对比、回文等修辞手法皆可为我所用。比喻的如《天山的星,母亲的钟》、《舐犊情深》;拟人的如:《草原在哭泣》、《诚信漂流记》;对偶的如《坐着读书,站着做人》、《严律己,宽待人》等;借代的如:《从“丑小鸭”到“白天鹅”》;对比的如:《爱与害》、《葬书与藏书》、《傲气与傲骨》、《苦与乐》等;回文如:《打假岂能假打》等。
  
  三、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对古今诗词、影片、歌曲以及格言、名言、成语、俗语信手拈来,适当点化,套用、仿用、引用作为文章题目,会显得典雅别致,妙趣横生,稍稍留意一下,这样的题目比比皆是,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白发亲娘》、《谁言寸草心》、《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都是考试惹的祸》、《笑傲考场》、《将考试进行到底》、《我的未来不是梦》、《痛、并快乐着》等。这些题目看似不费力气,信手拈来,运用的是别人的思维成果,但用得恰如其分,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逆向思维,独辟蹊径。
  
  文章要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想他人之未想,人无而我有,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运用独特视角,另辟蹊径,拟出独树一帜的好题目,如《为王婆辩屈》、《开卷未必有益》、《感谢痛苦》、《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酒香也怕巷子深》、《弄斧定要到班门》、《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等,这些都是逆向思维的成功范例。就拿《为王婆辩屈》这一题目来说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历来是我们所反对的,但若从人才与机遇的角度看,有才能的人也要善于表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运用逆向思维,题目格外醒目,反弹琵琶,也容易写出新意。
  
  五、巧改广告词,语义双关。
  
  有的广告词新颖别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能巧改,文题会耳目一新。如:一个学生看到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时,就巧改洗发水的广告词——“今天,你洗头了吗?”改为“今天,你真的感动了吗?”从内容上看,它既说明感动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平常的一种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冷漠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呼唤真情是在现实生活中应关注的问题,真是语义双关。所以这个标题从形式到内容做到完美的结合。
  当然,拟题也是写文章的一项基本功,它是作者概括能力、表述能力、语言修养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拟好标题,需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一定的表达技巧,这些都有赖于我们平时的多思多练。只要多动脑、多动手、多揣摩、多运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生动凝练、新颖优美、耐人寻味的标题,打动阅卷老师的“芳心”,赢得作文高分。
  洪素娟,教师,现居河南宝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