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耿红卫《语文教育新论》评析

作者:曾祥芹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主体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笔者作为从教语文半世纪的老兵,亲眼看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新秀从硕士到博士、副教授,快速成长,心中不禁欣喜,惊羡于作者对语文教育理念的出色阐发。
  
  一、视野宏阔 资讯丰富
  
  认识一门学科教育,只有将其置于宏大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多光聚焦,才能取得相对完善的认识结果。全书八章围绕“语文教育新理念”这一核心展开,纵向梳理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推介了现代语文教育家的首席代表叶圣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改思想;横向扫描了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出的国内、国际教育背景,综述了大陆、港台地区乃至全球基础教育和母语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由此表明新世纪语文教育变革是顺应国内外教育发展潮流和语文学科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产物。这样追源溯流,融古开新,洋为中用,显示出宏阔的理论视野,深厚的科研功底。在论述语文教育新理念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作者博览了几百本书和几千篇文,涉猎了世界十几个国家的语文教育,运用了大量鲜活生动的实践材料,对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阐述,显示出作者对语文信息全面把握的能力。单就一线特级或优秀语文教师来看,就总结了18位教改明星的成功经验。丰富的资讯是本书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的坚实基础。
  
  二、见解精到 思想辩证
  
  人类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对现实的认同上,沉浸于对已有成果的折服,那么,未来便成为我们永远不能到达的彼岸世界。作者以“学术研究贵在原创”自律坚持辩证的扬弃,着力在理性思辨上进行创造性地探索,体现了超越前人的理论勇气与实力。该著亮点频出:作者在阐述语文教育新理念的主要内容时,对语文课程特点(实践性、综合性、模糊性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和课程评价(指标多项、方式多样、主体多元)的描述十分精到;在阐述新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时,对创新与继承、主体与主导、能力与知识、发现与接受、创造与学习、电脑与人脑、赏识与批评等关系的认识相当辩证;对探索性学习、网络阅读的指导以及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新人耳目;从汉语文教育的天然优势遥看华文教育在海外影响的日益扩大,更增强民族自信;特别是提出“21世纪我国亟待构建和谐语文教育”的见解,与时俱进,精辟响亮,可视为全书的制高点,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旗帜性理念。
  
  三、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本质和时代特征,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语文教育新理念的价值在于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沿着科学的道路向前发展。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不是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粉碎”或“颠覆”,而是“扬弃”,即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语文教育新理念不是空壳教条,而是具体入微地体现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从语文学科性质的重新界定,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新审视,再到语文课程特点的准确把握;从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新变,到语文课程设置的创构,再到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多元标举,这些作者都立足“实然判断”向“应然判断”挺进,做了大胆而有成效的探索。第七章“未来语文教育的展望”,系统阐发了语文教育的素质化、个性化、大语文化、生活化、科学化、信息化,这“六化”描绘了作者对未来语文教育的理想蓝图,使该著更富前瞻性,具有语文教育理念上的指导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也存在一些新问题。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语文教育理念的科学探索并未最终完成。语文教育的信息化意味着文字信息的主体是文章,不是文学,语文新课标不宜以弱化文章教育为代价来强化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尚需控制适度,语文教育不等于语文生活,“大语文”不能导致“泛语文”;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有待充实完整,要用“科学发展观”全副武装,坚持以人为本,防止陷入科学主义的极端;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还要深入阐释,工具性和人文性均非语文的个性,而为各门基础课程所共有,言语的交际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才是语文的特性;语文教育的素质化更需对“语文素养”内涵做全面的阐释,填补“文章素养”的漏洞,摒弃“语文课=语言课+文学课”的偏见。所谓“和谐语文教育”,从语文课程目标说,要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语文智能训练说,要坚持“读、写、听、说、思”的和谐发展;从语文本体内容说,如果采纳我的“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观,完整的语文教育应该是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三足鼎立、和谐发展的教育。上述深层理念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求得解决。克服旧的不和谐,才会创造新的更高的和谐。
  曾祥芹,男,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