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 金




  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各大媒体甚至整个社会一直在关注着日本学生基础学力下降的问题。一部分学者和媒体将原因归结为近年来日本国内进行的课程改革,从而将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又一次展现出来。反观我国基础教育,在今天原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做的同样是让学生们感受学习的奇妙乐趣,理解学习的意义比单纯的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一、关注生命状态,体现主体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从而确立了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生命状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首先注重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注意的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的高质量的课堂导入,会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其次要优化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笔者在《春》、《济南的冬天》及唐宋诗词等的教学一新,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头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再加上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去设计板报、自办校刊,开展课本剧表演,组建文学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既学会了新知,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培养角色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理解语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课文所展示的生活感情相比照联系,这样才会使学生角色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变色龙》《雷雨》等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由此我们体会到:学生进入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把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中的人物的感情相沟通,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其次要把角色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目的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进入角色创造必要的情境,让学生有进入角色的氛围。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学生对于文中的父子深情由于年龄的隔阂、时代的差异,很难进行有效的理解。于是,笔者结合初一学生刚刚寄宿入校,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学生想家的思想现状,将学生入校时与家长分别这一瞬间捕捉下来,让学生回忆并叙述出来。此刻,教师再将文中父子离别的情景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情景交融,学生的心理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吻合,将爱家庭、爱父母的信念水到渠成地根植于学生心目中,从而使本文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三、注重思维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十分重要,因此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和开端。守株者的思维僵化、挖井人的思维欠深,都会导致目标的无法达成。为教育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本质,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通过设疑,活跃思维,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思维训练方法。另外,引导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也是拓展思维领域的好方法。灵感是思维的火花,许多“火花”都是在观察中捕捉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注重习惯养成,奠定语文基础。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继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实体,它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经过“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式循环发展过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在帮助学生组建认知结构时,过于追求双基,忽视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行为方式、语感及思维的形成,就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健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能完全靠自己来完成,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特点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随感随记的写作习惯、不懂就问的质疑习惯、循序渐进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需要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多层面、多角度立体推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才会更好的学习,学习能力也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陈金,教师,现居山东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