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汉字教学亟待加强

作者:吴德华




  汉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记录符号,千百年来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播文明、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等多方面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字的教学本应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却在不断被弱化,导致学生的汉字使用水平正不断下降,且有继续下滑趋势。这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高度警惕。就笔者的观察,目前学生使用汉字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电脑的普遍应用,不少学生用笔写字(如写信、作文等)逐渐被敲电脑键盘所代替,天长日久导致提笔忘字,许多常见字都不会写了。另外,网络交流中的用字不规范现象也十分普遍(大多为了方便,节省时间),大量的别字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在反复强化后极易形成习惯,以错为对,很难纠正。
  二、由于现在流行的标准化考试选择题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答题只须填上A、B、C或画圈打勾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书写质量的要求,考试的导向性又使得平时的作业训练也与之接轨,这样本来很有限的书写训练就变得更加乏力了。同时由于电脑打印的方便快捷,使得不少学生不重视书法的美观性,以为电脑中各种字体可以随意选用,不必再在练字上下功夫,因此学生中书写潦草、字迹凌乱者甚众。
  三、除了字形方面的问题外,字音问题也令人担忧。汉字本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实施为语音的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几年来全民的推普工作也抓得卓有成效,但学校的普通话水平却没有跟上整个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升速度,现在不少学生的普通话还没有自己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父母讲得好。虽然语文试卷中仍保留着对字音的考察,但学生会考试并不等于会讲普通话,许多学生在朗读中仍不重视正确发音,至于日常交流则更是完全使用方言。
  总之,在汉字的使用中不会写、写不美,不会认、认不准的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我们学校教育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着手研究解决。首先要帮助学生高度认识汉字所蕴藏的丰富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其次要设法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可适当开点书法讲座,请校内外的书法教师亲自示范。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平时对学生作出严格要求,笔记、作业、考试等凡涉及书写的都要让学生尽量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写漂亮,坚持下去便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音的校正也应从多方面着手,除了书面正音练习外听说练习尤须加强,学校应该创设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各科老师都要用普通话教学,领导开会要用普通话讲话,校内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应提倡说普通话。
  语言文字的学习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只要我们多方努力长抓不懈一定能逐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使用水平。
  吴德华,教师,现居湖北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