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作者:胡怀强




  学校的主体构成是老师和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必须围绕两大主体展开: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倡导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学校制定了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鼓励教师参加合格学历和高层次学历进修。实行教师间以老带新、拜师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采取外出培训与在岗提高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教育法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参加计算机培训,学习基本操作、课件制作和互联网使用方法。目前,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9%,中学一级占专任教师的65%,中学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襄樊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5%,这些人的主流是中青年教师。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合格,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教职工队伍。
  其次是学生文化。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从内容上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作为具体体现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生手册》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班纪班规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学校人文环境营造的重要性及丰满成熟的艰巨性,从而尊重它并自觉落实它。
  再次是班级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以创建和谐班级文化为载体。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去操作和完成的,班级工作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工作的好坏。我们十分重视班级工作建设,首先是选拔和配备好班主任。为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在奖金、评先、晋级等方面优先外,更重要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关注和引导。我们制定了班主任管理任用条例,建立班主任档案,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并安排优秀班主任在学校大会上介绍经验。逐步建立一支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一天有12个小时都和学生在一起,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保证了班级发生的事情在24小时内上报校长。由于班级管理到位,整个学校的工作都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最后是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整体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文化气息的浓郁;学校传播设施的安排,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硬件都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作为校长,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参观、学习,首先关注的就是他们好的校园文化,回校后结合本校的特点,加以吸收、消化。如今走进学校大门,通过花木相扶的宽敞通道,映入眼帘的是造型端庄的教学楼和宽敞明亮的校园超市,绵绵延伸的连体式学生公寓楼与功能完善的学生餐厅相依而立,近3000平方米草坪和标准化运动场、1500平方米的绿化带和林地散布其间,给学校增添了浓郁的园林气息。为了加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在师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安排一位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专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黑板报创作竞赛、文艺晚会、演讲比赛、体育竞赛,建立了教职工活动室,鼓励教师个人配备微机90余台,在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抵制社会不良文化因素对师生的侵袭。精心布置的文化墙、标语牌、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则在时刻提醒着师生的角色意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寝室文化建设”、“食堂文化建设”,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谐持续”的发展观、“和睦相处”的行为观及“和美交融”的环境观,努力营造一种以生为本、以爱为基、以学为尊的育人氛围。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优雅的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和谐的精神文化为灵魂、融入浓厚人文内涵和高雅审美内容、体现鲜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胡怀强,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