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浅谈高考赏析短文的写作

作者:史 淼




  从二OO五年——二OO六年的湖南语文高考卷及本人教学体会中,对于做好这一道大分值(15~16分)的赏析题目,积累了几点看法,归纳如下:
  
  一、通读文本,掌握方法
  
  阅读对于鉴赏来说,就是一个占有材料、分析研究的过程,只有读懂文本,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赏析正确与否,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读懂文本。根据写作要求阅读时,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如果浮光掠影,蜻蜒点水式的阅读,就会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或理解失误,就好比走路走错了方向,赏析就无从谈起。
  阅读文本时,要很好掌握方法及步骤。一般采用“总体——部分——再总体”的步骤。其中“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即重要的句子、段落,仔细地阅读、揣摩参悟,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湖南2005~2006年试题的信息,分别从作品的主题思考,艺术手法人物形象,构思技巧等方面设题,考生任选一题写作。
  
  二、确定方向,安排结构
  
  在鉴赏表达前,首先要审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了题干之后,还有切入角度的问题,角度宜小、巧、新。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有深刻体会的心得,有较大把握的能赏析的来写作。要扬长避短,否则赏析起来困难。其次要定好中心。要确定赏析的中心,就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可以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写出好短文。当然,像2005年、2006年湖南高考写赏析短文的题目,范围已经不存在选择角度的问题只存在选择题目写作的问题。所以我们尽量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最熟悉的、最能结合作品的、最能深入阐发的题目来作答。
  虽然只写300字左右的短评,但结构安排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出地提出评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有机结合。概括为“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总——提出观点(评论点),分——从文章中找出支撑观点的材料,总——归纳总结(或拓展或照应或评价)。
  
  三、运用术语,讲究文采
  
  进行文学鉴赏,必须借助鉴赏术语。因为鉴赏术语是进行文学鉴赏的必要材料。适当地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显示鉴赏者的鉴赏素质。使用得当,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鉴赏术语的含义,更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将弄巧成拙。很多资料对于鉴赏术语都已列举,希望考生熟记即可。
  文学鉴赏题不仅是对于考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检测,也是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很难想象,那种表达繁琐、平淡无奇的鉴赏文字,会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因此写作赏析短文,更要讲究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300字的赏析短文中,我们在行文时既要用最简洁的、能体现思维深刻的、展现语言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又要运用鲜活词语,选用灵活句式达到词清句丽、妙语连珠的境界。这样既使人一目了然有如欣赏盆景的感觉,又能令阅卷教师读后口角生香回味悠长。如此,高分或满分就在握了。
  比如行文构思的一些常用术语: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出自机杼,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比如主题、意境、感情方面的常用术语:主题(中心)突出,深化主题(中心),主旨深远,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意在言外,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怀古伤今等,这些术语的运用能培强赏析文字的表现力。
  
  四、表达清楚,书写规范
  
  在评价作品的一个方面时,表达一定要清楚。如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万不可不提及表现手法;内容与形式要互相联系,表达要注意顾及,千万不要互相排斥,要清楚地表达在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书写要规范,标点要正确,这是对作文表层现象的要求。古人说“字乃文人之衣冠”,所以表层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要避免错别字、病句,字数不能少于280个字。
  总之,赏析短文的写作,既注重思想内容的写作,又不能忽视表层形式。
  
  史淼,男,教师,现居湖南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