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让学生为我着迷

作者:闫光琼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经常抱怨课堂上许多孩子不愿学英语,后来随着阅历的加深,我发现原因在于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后来,我阅读了一些名师的相关书籍,才明白,古往今来,凡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于是我就用心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让学生着迷的老师。通过连续三轮的实验,我觉得有三点值得我在此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因为就是这三点使我的英语教学质量逐年递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迁移不良兴趣。
  让基础、习惯、能力都差的孩子学英语是让老师很头痛的事儿。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他们缺乏的就是这种毅力,如果我们板着脸孔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他们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过来,却可以事半功倍。
  2、Chant帮助记忆。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有很多难记、容易混淆的句子,他们就像拦路虎一样躺在孩子们的面前“嗷嗷”直叫,吓得懦弱者、底子薄的同学,或许根本就没有底子的同学,大气儿就不敢出,于是当我看到很多歌星“Chant”的时候,我想如果我的英语教学也采用“Chant”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唱,边用手脚打节拍,就像小时候唱童谣那样,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事实证明,这样既化解了孩子们的学习难度,又从听觉上美化了我们的英语朗读,使孩子们学英语的热情得以升温。
  3、动手制作教具。
  在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画图片、手工制作(做帽子、娃娃等)是我经常采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比如,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要求擅长绘画,或者是愿意为大家出力的同学,用彩笔先在白纸板上画好画儿,并在背面写上图画所表达内容的单词及音标,为便于保存,我对纸板的大小也统一作出规定,孩子们都雀跃着向我领取任务,我也乐意多给他们分配一些。
  4、自己编演短剧。
  英语的学习重在应用,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边学英语,边开口说话。每节课前,我都会花三到五分钟让孩子们到讲台前作值日报告,或者表演自编的课本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语言的活用,是一种创造,加深了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常用英语唠嗑。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用“英语唠嗑”的方式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如何应用英语的能力,他们也在老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自信心就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出来。
  6、开展丰富的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我每周都会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布置一个颇有童趣的English Corner,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创设“Show us”园地,让孩子们以广告、寻物启事、招聘海报、服装甩卖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我还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如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书写比赛、传悄悄话竞赛等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当然,活动结束时,别忘采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这样,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可以算得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习惯是成功的保障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一生最终是否取得成就,起决定作用的并非其聪明程度,而是是他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保障。对于初一的孩子们来说,我最重视这样几种习惯的培养:
  1、“Sunglish”模式的早读习惯。
  我校每天清晨有三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便在孩子们读英语的“读”上作了两条硬性规定,一是早读的气势必须像奔腾的黄河,二是早读的节奏必须像激昂的鼓点。当他们在连续两次英语考试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时,他们不仅习惯了我的这种做法,而且还骄傲地向家长和其他人介绍这种方法。
  2、多种形式的朗读习惯。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我尝试过的形式很多,有领读,重读,齐读,接力读,比赛读,有表情地读等等。领读又可让语音、语调纯正的同学领读,小组领读,男女分声部领读;而齐读又采用过两人齐读,小组齐读,男、女生分组齐读,全班齐读等。只要铃声一响,我的教室里就会响起读书声,这声音排山倒海,如雷贯耳,只要我一进校门就可听到。这样通过变换形式地读英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士气,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自己有用武之地,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养成了大声大胆说读英语的好习惯,课堂也不再冷清,而变成孩子们大胆操练的舞台。即使是公开课,听课老师再多,他们也不会怯场。
  
  三、合作是演练的舞台
  
  1、同学之间的合作。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单独答问或单独操练时,总会有一种紧张和畏惧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我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合作,这样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孩子们相互讨论、学习、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他们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孩子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2、师生之间的互动。
  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如果教师高高在上,或者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就无法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彼此间就会产生隔阂,是很难达成共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非常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眼神,我都会很留意它所表达的含义,然后我会满足其要求;其次,我也会成为他们某一个小组中的一员,参与说话,参与活动,让我的情感与他们互动。当然,对小组活动我都会精心安排,不会偏颇,做到形式多样、指导到位、人尽其才,而我们师生的友谊往往在合作之中得到升华。
  最后,我想说: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读习惯,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这个合作的小舞台上尽显风采,我想,我们英语老师也一定会让学生为我们而着迷。
  
  闫光琼,教师,现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