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读《水浒传》谈杨志

作者:雷富军




  《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主要讲述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以梁山泊为营地,反对朝廷的压迫,群雄起义,一帮有胆有识,身怀绝技的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共图大业,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们有智慧和力量与朝廷展开殊死的搏斗,充分显示了每一位好汉们的英雄气概和聪明才智。以及他们惩恶扬善,扶危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性格,这里我想谈谈“青面兽”杨志这个人物。
  在智取生辰纲中观众朋友多把目光聚焦在“一瓢酒”上,以为着这是智取的关键,却忽视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智取“中的作用。
  好汉们兵分两路,七位“贩枣客”先露面,而后才是“白日鼠”白胜挑酒唱歌而来。此时,杨志身为押送头领,一切小心行事,目睹现状,脑中引起警觉,头脑中难免会产生在此深山老林中怎么会有挑酒的汉子与我们狭路相逢,此人很是可疑,而“贩枣客”怎么会把蒙汗药下到别人的酒里呢?
  杨志错误地把注意的焦点放在了两桶酒上面。他看“贩枣客”喝一第一桶酒安然无恙,其中一人争抢喝第二桶酒,喝了半瓢,依然欣喜若狂,精神抖数。据此得出第二桶酒也无毒的结论,令他想不到的是卖酒客和贩枣客竟是同伙!而那个抢一瓢酒喝的“贩枣客”一路欢呼跑进林中,正好利用树林的遮蔽,把蒙汗药投入酒瓢中。而白胜借此机会一把夺下倒回酒桶,瞒天过海,使得杨志中计。当众军汉们被蒙倒以后,杨志也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好汉们把金银财宝装进车里扬长而去。
  杨志的失败其实是梁中书自己造成的,梁中书用其艺而疑其人,派了老都管加以监视,使杨志陷入了尾大不掉的窘境。表面上,杨志是押送队伍中的总指挥,但实际上他不过是,老都管手中御敌的工具而已。当杨志管束下属时,倚老卖老的老都管就看不顺眼。你杨志算什么东西,竟不把老子放在眼里!老都管实际上成了两个侯和以及是几个军汉的庇护者,成了反对派的总头目,来和杨志对抗。老都管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来训斥杨志“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提辖,此得芝麻点大小的官职,呸!论到你来法号使令!”这句话彻底击落了杨志的威严,众军汉越发不听调遣了,从而杨志失去在众军汉中的总指挥的位置。
  杨志要想不被“智取”先得把众军汉都争取过来,但是杨志的条件不好,他长的有些吓人。这只要看他的外号“青面兽”就知道了,别人微笑会让你感到亲近,他微笑,只会让你心里不舒服,以为是阴险狡诈的“笑面虎”
  所以在杨志面前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把老都管争取过来根据老都管倚老卖老的心理特点,杨志非得低头哈腰,阿谀奉承不足以动其心,只可惜,让杨志上刀山下火海可以,让他拍马屁却真的不行。让他假惺惺的向老都管请示汇报这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他天生就在这样直来直去的脾气,让他以商量的口气说话,以让老都管对自己言听计从,那杨志岂不成了“潘仁美”?
  杨志身性耿直,为人正直,他以为该怎么做,就直接命令被人听他的,他不会花言巧语,不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化为别人的思想,由于杨志身处逆境,处处受难,倒不如干脆请人来抢劫!在江湖上四处漂泊,游荡人生。难免会结交很多朋友,不如请他们拉帮结派共同截取生辰纲,一来为自己的后半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来顺手牵羊把老都管这个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老刁奴给教训一顿,灭一下他的威风,同时让其他人也领略一下杨志的本事,生辰纲被截,众军汉回去也是死路一条,杨志借此机会把他们拉过来结为兄弟,以后同舟共济共谋大业,顺便把老都管放回去,让他去告知梁中书,同时对这些贪官污吏们心里上造成震慑,让他们惊恐万分,坐卧不安,从而使他们以后不敢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横行霸道,欺负百姓,朝廷上下造成影响,让那些居心叵测、心怀鬼胎的贪官污吏们不能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
  杨志丢掉生辰纲以后,人生的计划打乱了,杨志是个官迷心窍的人,曾经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出色表现,一心想弄个师长,旅长干干。博个封妻荫子,众所周知,一心求仕者必胆小如鼠,亦步亦趋,不敢得罪上司,杨志忍辱负重在梁中书的属下当差。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狼狈不堪的做人,通过出众的表现来迎得梁中书的认可,封官加爵,事实却相反,生不逢时,杨志当时处在奸臣当道,朝纲混乱的乱世之中,即使有真才实学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都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生辰纲截取对杨志来说也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即上梁山入伙,与众好汉欢聚一堂,共谋大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也许能够有所作为,再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雷富军,教师,现居湖北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