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供料作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星丽 周 环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供料作文自1999年话题作文在全国沿用以来,2006年再次出现,应引起各位教师和考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不少专家认为如果会写材料作文,那么其他作文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由此可见训练材料作文之必要。
  但由于话题作文占绝对地位,平时学生训练的也多是话题作文,对材料作文相对陌生,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问题一:把材料作文当话题作文来写
  由于长时间训练话题作文,不少学生心中形成了定向思维习惯,摘取供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中的某一个词作为话题来写,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作文。
  对策:出现上述错误根源在于不明白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因此明确二者区别是前提。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考生参考。它的核心是“话题”。话题作文不必使用试题提供的“材料”,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
  材料作文最后的要求一般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由此可见,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试题提供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
  问题二:审题立意不能紧扣材料的中心
  写材料作文,吃透材料的内涵,进而审清题意,准确立意至关重要。但部分学生草率审题,不能理解材料的含义或理解有偏差,只抓住只言片语来作文,以致“败走麦城”。如:
  材料1: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计衡正色道:“梨本无主,我心有主。”
  有学生在写这个作文时,只抓住其中“笑其迂腐”大做文章,否定许衡的行为。
  还有的题目提供了两侧材料,只抓其中一则。如:
  材料2:比较下列两同材料的异同,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人有卖劣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劣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有学生在写时,只抓劣马与伯乐,或骏马与伯乐,或者只论卖骏马者或卖劣马者,未注意看清题目中要求比较下列两则材料的异同。
  对策:结合具体题目可给学生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有效方法。
  1、抓关键语句法。如上面材料1中的题旨就可用此法获得。其中关键语是“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从而确立文意为:要有自己的主见或要能坚守自己的信念,管住自己的心灵,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等。
  另外:有些材料中的议论性语句,也是理解材料,审题立意的关键语句,因为它们往往暗示了材料的主旨。
  2、归纳中心法。可把材料当作一篇短文来分析,迅速找到其中心思想,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
  3、多角度思维法。供料作文中的材料大多数是多义的,单义的十分少见。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有不同的中心思想,对多则材料更应如此。
  如材料2,从伯乐的角度立意:名人别做暗事、一朝之贾与人生原则等。
  从买马者的角度:走出迷信的误区、怎敌名人效应洪流等。
  另外还可从卖马者或马的角度立意。
  问题三:使用材料不当
  其表现如下:1、整个作文对材料只字不提。
  2、无论是作引子还是作为论据照搬题中材料。
  3、材料贯穿全文不能做到灵活变化,强行嵌入。
  4、对材料纠缠太多,行文大半还停留在材料上。
  对策:如何恰当运用材料,使之贯穿全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头作为引子时,紧扣行文中心,压缩材料。如:“曾有二人卖马,一个卖骏马,而另一个卖劣马,都立市多日而未卖出,后来请来伯乐,绕了几圈再回三次头,不仅马价飞涨,而且很快卖了出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显然,卖马者利用了伯乐这个‘物’来相之。”(《成功需以物相之》)在这篇文章开头作者比较归纳两则材料相同点,并提出疑问,引出了文章主旨。言简意赅,自然而然。
  2、文中作为论据时,只需点到为止。如:“不,我要像晴雯、许衡一样,我心有主,只知道生活是用什么词来修饰都不会过分,我有自己的那一形,那一色。”(《再看晴雯》)作者在讲了晴雯之后,巧妙的再点到许衡,过渡到自我,自然贴切。
  3、结尾照应时,适当地点材料,回应文章的观点。如:“只有努力去改变自己,使自己去适应身边环境,才会在环境中正常成长,才会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正如孟买佛学院的学生必须弯腰侧身,才能经过小门一样。”(《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作者提出观点与文章开头照应,并再以一个“正如……”将材料与观点结合起来,首尾圆合。
  4、对材料的感触较多时,可以把它们分散穿插进下面联系实际的分析之中。
  作为供料作文,根据一般的命题要求,显然写议论文更好,有些供料作文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因此,可给学生介绍供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便于学生临场快速作文,可以有效的提高作文等级。要让学生记住:“供料作文有决窍,用好材料更重要;论点要从材料出,材料入文更美妙。”
  
  李星丽,周环,教师,现居湖北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