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沈从文作品中对生命的赞颂

作者:谭 晖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无论散文,还是小说),抖开了一幅长大的山川生物的连轴画卷——常德河面上形态各异的大小船只,沅州的美兰、香草,箱子岩高崖木棺,鸭窝围的吊脚奇观,沅陵的轻烟细雨,奇洞、险滩、乱石、吼虎……,作者画出湘西山光水色的神韵,满眼里是诗。地面上,满山的药材,源源不断的桐油、药材、干果;地下的矿藏。在这里,与山川秀丽对应的是湘西人的自然天成的美丽人性。
  沈从文在叙写湘西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时,还充满深情地描述他们生命神圣的一面。《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的人》是沅水流域的水手与妓女生命有光辉一面的典型写照。从水手牛保身上,可以瞧见小说人物柏子的原型。这些水手与妓女,虽无力互嫁,但既已作了“露水夫妻”,他们相互间有着出自下层人民本性的真挚热烈的爱。
  他刚走到自己那只小船边,说:“牛保牛保,我同你说的话,你记着吗?”
  “咳,咳,我记得到!冷你快上床去!”
  “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这时节,眼睛一定红了。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生,那一种出自生命深处的对爱与美的追求跃然纸上。在沅陵,生活的重压落在妇女身上,但他们“无一不在脑前土兰布或葱绿布围裙上绣上一片花,且差不多每个人都别出心裁,所包处裹得十分美观”。柳林密那位年轻寡妇爱上了河对面山上庙中的一位年轻和尚。尽管和尚不理会,她仍不顾世俗的非议与独生子的毅然远行,二十年如一日,天天去庙中看望意中人。还有《一个大王中》,钟情于大王的夭妹被杀时,大王七天七夜不吃不喝,《边城》则更是一记明人性皆着的杰作,“是一首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情歌”
  1、自然的人性之歌
  沈从文还写了一切出于人的本性的内容。在《我的小学教育中》,作者针对他在《哨兵》和《福生》中所批判的那种旧文化,旧教育,详细地介绍了家乡孩子们出于好动的天性,自发地组织起来练习打斗的习惯,认为这能够从小培养人勇敢、好斗、质朴的品质。作者本人小时也是顺从天性,观察社会这一本大书。在《野店》中,描写妓女的文章中,肯定了商人水手,出于性欲冲动与妇人的苟合,在《赌徒》中,他兴奋地描写了赌徒们在赌博中的痛快。还有那个好风雅在25岁时就睡过四十几个女人的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屠桌边》则是写屠户的妻子无儿女的缺憾,对生儿育女的渴望。沈从文认为这里都是“人的事情”,是人生内容。
  2、对生的追求
  “有了生命,爱才有所附丽”,沈从文把人的各种欲念当成人之所以能够在充满苦难的人间活下来,并且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沈从文的作品处处透露出他们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里,那位年近八十的拉纤老人,可以为一百钱的得失固执地与人争吵,但又决不放弃可以出卖气力的机会。《传事兵》中那个传事兵过着那样乏味的生活,还是在一本充满无聊的前任的记事本中发现了新的天地,使他的生活有了希望和风趣。在《长河》中,从老水手、夭夭、三墨子等人物身上,可以看见他们对湘西乃至中国未来的信心。
  3、质朴、善良的人情美的赞颂
  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中自然的风光,善良的山民,纯洁的爱情,古朴的风习,构成一个浑然整体,令人神往。翠翠祖父给人摆渡,从不收费。在当地,茶水给人随时解渴,不收报酬。甘美的橘子不作商品卖给路人,却可以任人“尽管摘来吃”,湘西人的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可见一斑。湘西山民是乐观而又幽默的。他们想出计来,使玉皇落雨。《一个母亲》,湘西人是爱憎分明的。不论你是谁,即便有一大把年纪,做人有德行的,乡亲们便新生他,无德行的,便鄙视他。(《更夫阿韩》)湘西人是助人为乐的。地方上的人去世了,人们自发来到死者家中,扛上米酒、火腱等物来安慰死者家属,帮忙料理后事,张罗着做道场。(《边城》)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表现在读者眼前。湘西人的文学天然是艺术型的:“关切世俗的情趣,把握生活的细节。”将生命形式和生活形式高度统一,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4、从对权威的批判中,反能对平凡生命的歌颂
  与山川秀丽对应的是现实的黑暗和腐败。物产富绕与权威轻视“人的命运”恰成对比。
  作品记录了二十多年来,在湘西土地上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桃源城门上的斑斑血迹,国民党反革命的大屠杀。《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分》叙述了官兵匪在这片土地上的横行。官府抓丁,逼民为匪,土匪抢民女做压寨夫人。陈大章是一个“用人血做成的”军阀,终又被另一个军阀所杀。还有印瞎子和《箱子岩》中的跛脚什长这一类投机人物,他们从事鸦片贩卖。正是这空气的社会压力下,才可以更能表现湘西人生命神圣庄严的一面。
  与对美丽的乡村生命形式相对照里,对城市生命形式的批判。城市生活是作为乡村叙述体的一个附属物或补充而存在的。《都市一妇人》写得很残酷也很现实:一个经历了一生坎坷的贵妇,为了不再被所爱的男人抛弃,下手将比自己小十岁的军官丈夫眼睛毒瞎。作者在此批判了都市社会,赞美了湘西少女的纯美。在《有学问的人》或《人的太太》《绅士的太太》等文中,刻写了几个城市上层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尽意而穷相,夫妻间互相欺瞒,交际的无聊,乱伦糜烂。在《八骏图》中,写了七个教授的性压抑、性变态。作者在此提出“阉寺性”,总是作者从人性的欠缺,人性的冲突入手,指出一个广泛的文化现象:那些所谓高等知识者,也与普通湘西乡民一样,阴挡不住性爱的涌动。所不同的是:乡下人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人却制造绳索捆绑自己,以至于失态。作者通过对这种城市人生的描写,反衬了乡村人性的美。
  
  谭晖,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