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四个关键点

作者:安维红 左松良




  我对学生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的疑难问题加以梳理,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抓住四个关键之点“四性”,使教学任务顺利达成。
  
  一、别里科夫婚姻的可能性
  
  设疑: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但别里科夫的婚姻恰恰是走向死亡的温床,假使阴差阳错,歪打正着,别里科夫婚事居然成功了,有这种可能性吗,谈谈你的看法。
  启示:(1)没有这种可能。因为别里科夫的生活、性格以及思想与华连卡姐弟形成鲜明的对比,必然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招致婚姻失败。
  对比设计如下表:
  
  别里科夫                 华连卡姐弟
  生活套子:雨鞋、雨伞、棉大衣、     热爱生活、热情奔放
  眼镜、怀表、小刀、职业
  性格套子:害怕去人多的地方、      敢说、敢想、敢做
  坐上马车要支起车蓬,床上挂着帐子,
  蒙上脑袋睡觉
  思想套子:拥护政府的禁令,口头     敢于打破旧秩序,敢于追求新生活
  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辖制中学,
  惩治学生;辖制全城,多方面禁止人们的
  正常活动(具体:略)
  
  (2)就情节发展来看矛盾冲突轨迹:
  别里科夫的罗曼史本身就是一出情节完整的闹剧,其冲突轨迹是——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和骑自行车事件
  高潮:当面争吵
  结局:恋爱失败
  作者从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描绘刻画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精神腐朽,灵魂僵化,在恋爱中都不能稍有改变,这就注定了其婚姻的失败和病死。
  
  二、群众起来斗争的必然性
  
  契诃夫处在十九世纪末期的俄国,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沙皇政府为维持其摇摆不定的专制制度,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阴沉、郁闷,恐怖、窒息的气氛,而沙皇政府忠实的卫道士也极力地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旧有的阵地,仇视一切新生事物,作者塑造别里科夫这样一个腐朽、保守、顽固、可憎的形象正说明他是旧制度、旧秩序的化身。
  因此,别里科夫所在的小城里,老百姓在他的套子的淫威下,循规蹈矩,去教堂参加祈祷惟恐去迟,不敢交朋友,不敢写信看书,不敢周济穷人;教师们在学校里隐忍退让,噤若寒蝉,凡此种种,那末群众斗争的情节在课文中能有所体现吗?
  启示:别里科夫与广大群众的矛盾在小说第一部分中就已经涉及,如“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说明教师对作为沙皇政府鹰犬的别里科夫的做法是厌恶的,只不过力量尚弱小,暂时忍让而已。又如“全城的人……不敢在声说话”,“不敢大声说话”,并不就是不说话,可以嘀嘀咕咕,戚戚议论,也可以心底里诅咒嘛。至于那个“促狭鬼”的漫画,不能不说是给了别里科夫狠狠的一击。这说明柯瓦连科姐弟和别里科夫的斗争是群众斗争的继续,他们是群众的代表,并不是孤军作战。再如校长太太的撮合,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的游说,是想把别里科夫从套子里拉出来,从而同化他的有力明证。
  综上所述,别里科夫与群众的这些矛盾是潜伏着的,有如冰下的潜流。表面看很平静,冰下并不平静。一旦春日融融,气温升高,就会化冻,形成汹涌的冰凌。人民的不满和斗争,就是干柴,一旦革命火种去点燃,就会变成焚毁一切旧制度,旧秩序的熊熊烈火。由于受世界观的局限,尽管契诃夫还认识不到这点,因而不能明确指明广大群众的斗争道路,但凭着作家的敏锐的嗅觉,他分明已预感到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临近了,以上列举群众的斗争的事例尽管是消极的斗争形式,但这就是他捕捉到的人们“改变生活”的一丝黎明的曙光。
  
  三、别里科夫人物的可信性
  
  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求服饰整齐,举止端庄;也提倡对同事和学生严格要求,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为什么别里科夫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古板、古怪,对别人的言行如此苛刻、限制呢?
  启示:这是作者把人物的特点进行夸大,使之变形的结果。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夸张的艺术手法的效果是:不是真实,胜似真实。这就犹如绘画中的漫画。就是说对对象的特征进行夸张,从而收到幽默讽刺的效果。
  所以,我们说,别里科夫是一个有独特性格和思想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夸张了的漫画式的人物。
  
  四、《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教材的现实性
  
  启示:现在,别里科夫所处的那个时代已日益离我们远去,但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依然存在,别里科夫的套子依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只要别里科夫式的思想存在一天,害怕进步,反对科学,畏惧改革的人就会不断出现,那种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用有色眼镜看待新生事物的事就会不断出现。当然,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大量的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性质,对人民内部的缺点要满腔热情地采用“团结——批评——团结”,“春风化雨”的办法,而不是冷潮热讽式的对待敌我矛盾的方式来解决。当然,一旦矛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那么,则斗争方式也随之而改变。
  
  安维红,左松良,教师,现居江苏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