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为学生营造魅力课堂

作者:林日萍 张爱霞




  素质教育三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自主的学习,愉快的接受,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为学生营造魅力课堂。
  
  一、激趣——让学生热爱魅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教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魅力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它,这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果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东西没有兴趣,再多再好的方法都是白搭。有人评价,课堂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很下一番苦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借助教学机制调控众多的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大面积丰收。记得一位老师曾说,活动中不妨借鉴节目主持人的艺术,较好的“以语激趣,以情激趣,以形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魅力课堂中,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愿学”,这是我在教学中永恒的追求。
  
  二、对话——让学生成就魅力课堂
  
  第一步;课前对话——自读自研。
  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借用李镇西老师的说法,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什么叫读出问题,这就是研究。没有读进去的人,是读不出问题的。”学生读出了什么,读到了多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标记到课本中。最初对学生的培养是读出赏析品味的语句,并把赏析的感受整理出来,之后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包含文中的哪些词是否可以更换,哪些段落可以删掉,理由是什么等。
  课前对话是为点缀魅力课堂服务的,课前对话越充分,课堂魅力指数越大。
  第二步:课中对话——援疑质理。
  采用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对话中学生的思想得到碰撞,学生的智慧得到流露得到认可,学生的思维逐步完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第三步,课后对话——自我肯定。
  课后学生间对话,抒发自己的课堂感受和认知效果。肯定自己的课堂表现,自我评价,确定自己参与课堂的魅力指数,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自信心自豪感。
  对话式教学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发挥的是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交流探讨相机指导,适时引领,实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到体验和感受。
  
  三、探究——让学生拓展魅力课堂
  
  2003年是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年,是新课程理念贯彻年,在新课程理念中关键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们结合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和威海的资源优势,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了素质教育三要义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的精髓。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计划、划分小组,做好分工,利用周末或假期,魅力课堂伴随魅力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走入家庭,搞好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业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同时,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学习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的宗旨也得到了贯彻。研究性学习作业的形式灵活多样,最初的体现形式是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梳理了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学会了归纳、整理、筛选、汇报,形成了技能,在手抄报的展评中,学生学会了审美,学会了提高,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再后来,学生不局限于办一张手抄报,开始了自编书的编排,主要体现在假期的名著阅读中,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如今学生作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游历四方的活动照片、有剪辑成功的DV作品,有主题鲜明而系统的光盘,有校园网班级网页的制作(以研究性作业为主),有调查报告,有诗有画有文有情,每一种作业形式无不体现了关注实践活动,开拓学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无不拆射出学生的心智和潜力。
  魅力课堂培养了学生的魅力,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下,教师学会了放手,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习中,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魅力课堂的魅力目标。
  
  林日萍,张爱霞,教师,现居山东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