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互动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德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就目前大多数的语文教师来说,课堂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而在作文教学上就大打折扣了,并且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与课堂阅读教学不成比例,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不正常现象。怎样改变这种状态,使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走上一条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呢?首先,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作文教学;其次是在作文教学上采取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运用互动的写作模式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能达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体现“主体”、实现“主动”,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互动命题 激发热情
  写作的起点是命题。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命题学生按题作文。这种形式尽管已经被学生接受,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脱离了学生思想生活和语言表达的实际,把写作意愿强加给学生,不能唤起写作的欲望。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能使学生“乐之”方可事半功倍。改进命题方式是使学生“乐之”的有效方式之一。作文命题不是教师的“专利”,也要让学生参与命题,选定“我能写”、“我想写”的题目,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深切的感受,抒发最真挚的情感,张扬写作个性,放飞独特性灵。
  首先,命题要与本学期的阅读教学同步,题材和体裁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其次,要关注社会、关注人文、贴近生活、博览群书,积累有意义的话题。再次,设立作文题库,提供适合学生写作的文题。平时要求学生认真搜集好的作文题,让科代表征集、登记,建立作文题库,让全班学生从中挑选写作。如某一题目被大多数学生采用,无疑增强了命题者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就能写熟悉或亲身经历的事,说内心想说的话,抒发真实的情感。
  
  互动写作 共尝甘苦
  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只教书,不读书,只“说文”不作文,只当“裁判员”,不做实践者;对学生作文经常“横挑鼻子竖挑眼”,而真正能写出几篇像样文章的却寥寥无几。要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师生互动写作很有必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会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本身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叶圣陶先生也语重心长地说:“固然,讲语法修辞的书,讲篇章结构的书,都可以拿来参考,但是真要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还在于教师在作文的实践中得出文章的甘苦。因此,经常动笔是大有好处的,‘教师下水’确实是个切要的要求。”实践证明,师生互动写作,教师能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也能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更有针对性。
  一次我跟学生一起根据“滥竽充数”的典故写材料作文。考虑到多数学生可能会从南郭先生无真才实学,在社会无法立足方面立意。就有意避开,而从齐宣王和齐泯王方面切入。阐述前者不会用人,实行“大锅饭”,使庸才南郭先生得以蒙混过关;后者大胆实行改革,打破“大锅饭”,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论述了人事制度改革为选拔和使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讲评时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要独辟蹊径,不人云亦云,使学生受到很大启发。
  互动写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当今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师必备的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每学期安排一次小组集体作文。这种方式能改变单一封闭为合作开放,让“单干户”走进“大集体”,为合作学习开放绿灯、搭建舞台。去年寒假前夕,我安排学生以春节生活为题材,用“春节生活面面观”为题写调查报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寒假期间完成,开学进行评比。各组在寒假里分别从购物、饮食、旅游、生活习俗、人际交往、探亲访友、文化娱乐等方面分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的从网上搜集信息,有的到商场集市调查采访,将搜集的素材由组长加工提炼、执笔写作,然后全组同学共同修改,写出了质量很高的调查报告。开学后的评比课上,组长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本组如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报告的经过,学生相互受到启发并借鉴了经验。实践表明,合作学习能改变学生之间那种“以邻为壑”、“老死不相往来”的学习弊端,可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在协作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内化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互动写作,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写作热情,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可使学生萌发“欲与教师试比高”的冲动。当他们看到老师的文章在立意、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高出他们一筹时,就会情动而意随,崇拜而摹仿,诱发写作热情,并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言谈举止、行为规范、学识修养、敬业精神,无不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被学生崇拜的老师,自然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听课自然兴趣盎然,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也在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压力,因为要把自己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示范并让学生评判“检阅”,当然不能草率,势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互动批改 同析得失
  互评互改是提高作文效益的有效途径。能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长知识,积累素材的目的,并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教师一包到底的批改,剥夺了学生写作的“主权”。只有让学生参与批改,写作的“主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行使,使“互动”上升到“自动”,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学习活动的主体。
  制订标准,评改例文。根据语文能力、写作水平的差别,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选出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与组长一起对照评分细则,从内容、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制定评分标准,按照标准评改例文。开学初的两次作文,教师粗略浏览,选出上中下三类文章各一篇,印发给学生,要求对照评分标准和训练重点进行评改,写出评语、给出分数。然后推举学生发表评改意见,意见不一的再进行讨论,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发表看法,最后形成共识。经过一两次的互动批改,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和标准,为互改奠定了基础。
  互动评改,剖析得失。互动评改的方式丰富多彩,互动评改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交换,也可以是组内之间的交换,可以是每人一篇对照评分标准独立批改,也可以是全组集体“会诊”。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总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在审视、品评别人作文时会产生好奇心理,增强浓厚的阅读兴趣,更会下意识地把别人的作文与自己的作文作比较,分出高下、重新认识,进而提高甄别能力。评改有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有时只着重解决结构、选材、立意、语言等某一方面的问题。改变了作文评改中单一封闭的“流水线”形式,既借鉴了技巧,沟通了情感,交流了思想,又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评判能力。
  相互交流,推举佳作。互动评改,不仅是生生的文本交流,更是思想情感的碰撞。把批改的文章进行小组交换,评判者之间可再交流批改意见,相互借鉴学习。评好之后发给作者,可再让作者与评判者进行沟通,进行作者与批改者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作者和评改者交流、探讨、切磋,可随时解决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在通过多向对话交流之后,应要求各组推荐一篇佳作或选取优美精彩的片断,准备评讲欣赏。
  
  互动评讲 共赏美文
  评讲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再认识和再指导的意义。教师的单向评讲固然有其指导作用,但作为主体的学生没有介入,即使讲得头头是道,感慨万端,学生还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而互动评析,做到“奇文共欣赏”,能拓展写作思路,提高欣赏水平。
  具体做法是:各组派代表朗读推举出来的佳作和优美文段,并作出评价,让全班学生发表看法,作出评判。然后再让作者说出构思、立意、选材、谋篇的过程,教师最后总结。有时让各组推荐一篇佳作,当堂朗读进行“擂台赛”,评出最优秀的文章抄写出来张贴,供全班学生欣赏。每次作文被选出在全班赏析的学生其积极性越来越高,而文章没有被选出来的同学,也怕丢面子,总想能在全组乃至全班显露锋芒。在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或跃跃欲试想赶超别人的时候,必然想方设法去“充电”,补充“营养”, 多读多练。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多采取面批的方式,指出不足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并给予鼓励以消除自卑感,对点滴的进步都予以表扬和充分的肯定,多发现其成功处和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批改讲评,每个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再回头观照自己的习作,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提高。
  构建互动写作模式,整个流程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并极具操作性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作文能力方面确实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益途径。
  
  郭德才,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