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让文化之树常绿

作者:赵圣华 黄碧斋




  阳春三月,大地绿意正浓。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笔者来到了革命老区大悟县的重点中学——大悟县第一高级中学。走进校园,但见学校的建筑布局因地制宜、简洁明了,素朴幽雅,给人一种天籁、亲切之感;师生服饰朴素大方、语言文明规范、脚步坚定有力,透露出一种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气息。是什么使这所学校校园面貌如此平凡而又有个性呢?带着几丝疑问,笔者采访了大悟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赵圣华先生。
  黄:根据我的观察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我知道赵校长非常崇尚“用文化经营学校”的理念,那么,你是怎样理解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呢?
  赵:学校文化是一个开放式的概念,历来就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我个人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借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以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等内容。
  所谓学校文化,大而言之,是学校全体人员通过共同努力所达到的学校总体文明状态,它既包括学校的物质财富和环境资源条件,也包括学校成员群体的学校意识、学校精神以及学校的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是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小而言之,一个学校的文化由其传统风气与行为准则所构成,着重在精神形态方面,学校文化将学校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念、理想等输送给师生员工并对他们产生理想意义;更窄一点儿说,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成员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共同遵循的精神准则以及在这些准则指导下的学校成员的行为、心理取向及其风貌。
  黄:你们学校是一所新迁建的学校,校园建筑设计透露出怎样的文化理念?
  答:最有代表意义的建筑是三栋教学楼,三栋教学楼都是上窄下宽,呈阶梯状,远看像三支正要启航的大轮船,我们学校又处在两河交叉之处,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将从这里出发,驶向长江、驶向大海、驶向世界各地,我们的学生理想远大、前途无量。
  一进大门,你就会看到一座雕塑,我们称之为《团结进取》雕塑,由腾飞的书和博击的雄鹰与春燕组成。向上奋飞的雄鹰与春燕,象征着教师带着学生不断展翅飞翔,寓师生有鲲鹏之志,同时比喻教育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播种希望造就人才的事业;腾飞的书又似飞转的科技环,比喻科技兴教,以科技知识培养人才,雕塑着力体现师生团结进取、奋力拼博、志向远大的求学精神,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与力量。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校徽。校徽是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一个规则圆弧造型,其中箭头向上的红色块,代表英雄辈出的红色革命老区,同时寓意不断地进取、追求和希望;蓝色块代表浩瀚天空,象征大千世界;金黄色闪烁星光是精心培育的代代优秀人才。
  黄:从你对学校文化的解释,可以看出学生在学校文化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你怎样看待学生在学校文化中的意义?为了发挥学生在学校文化中的作用,你采用了什么方法?
  答:通常情况下,学生被认为是学校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好似众人都是在为他们忙碌,他们则是受惠于学校文化的客体。其实不然,学生并不仅仅是学校的匆匆过客,并不仅仅是学校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因此,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戴校徽、开主题班会、举办主题活动月、办黑板报比赛、进行体育比赛、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校风、班风、学风创建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以及拒绝毒品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同学们崇尚科学文明,丰富校园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提升文化品位。利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德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并挖掘传统道德教育活动的内涵:利用3月5日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利用神五、神六升天组织学生把握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内涵;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承办女足世界杯等体育盛会,号召同学们发扬奥运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校园添光彩”活动月活动;开展“爱祖国,爱湖北,爱孝感,爱大悟,爱学校”的征文比赛活动;组织革命传统报告会,瞻仰革命旧址,清明节祭扫烈士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对民族、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利用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次国旗下的演讲,每周一主题,每月一总结,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语言文明了,穿着文明了,发饰文明了,举止文明了,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的校风的形成。
  学校开展的所有活动,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的主体,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提高了整体素质, 学校的文化品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黄: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你对教师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师德,二是业务。在师德方面,要求所有的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关心、热爱学生,不批评、侮辱学生家长,老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服饰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要谦虚,要低调为人,不要目空一切,自以为了不起。老师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不传播消极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业务上,要求老师力争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入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最主要的是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确立自己的地位,通过自己的知识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做到"学高为师",成为学生、社会真正佩服的人。
  黄:尽管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教学质量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你认为学校文化与教学质量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要深入持久地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落后、保守、简单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我们认为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一定是某种学科知识,而是学校文化,一种经过几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经营学校文化,可以更好的弘扬素质教育的主旋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之人,从而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目标,从校园环境、师生形象、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建设学校文化,使得一批批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完善并留下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这正如建筑物,建筑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它的钢筋柱子或横梁,但是缺少了它们,建筑物将会倒塌。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质量来说就是这样。说得明白一些,就是文化孕育质量。
  黄:你作为一校之长,你在创建学校文化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专家认为,校长在创建学校文化中可以扮演多种角色。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角色是“行走的符号”:通过自己的衣着和言行推行特定的价值观。在学校里,人们的眼睛都会盯在学校领导身上,不管领导做什么都能够得到公众的关注。学生、老师、家长和社区成员都会关注谁在担任领导,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参加了什么活动,看上去喜欢什么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他们的个人兴趣和行动全都能够传达出某种信号,因为,人们相信他们正通过这些方式传达出自己的价值观。仅举一方面的例子说明。学校是业务单位,是搞业务的,我经常参与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十分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提倡能者上庸者让,让师生明白一中的荣辱是与全县教育的荣辱联系在一起的。要求教师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能爱岗敬业,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我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也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师生传达出我的价值取向,以此推动正确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
  黄:你们的学校文化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对学校未来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们要求师生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要求师生都牢记校训:“爱国、爱校、勤教、勤学。”我们希望学生人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学校成为庄严而有神圣感的地方。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师生长期艰苦的努力,尽管我们学校暂时还有一些困难,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大悟是老区,我们历来都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一个辉煌的明天必将来临!
  黄:感谢赵校长在万忙之中接受访谈,也感谢你给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祝愿贵校再上新台阶,创造新的辉煌!
  赵:谢谢,也祝愿你们杂志越办越好!
  
  黄碧斋,男,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