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记忆是学好语文最基本的方法

作者:覃明华 曾庆光




  记忆,是学好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背。教了20几年中学,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全面推行“新课标”,我从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学生记忆的东西少了,知识积淀少了,就无素质可言。所以我认为:记得越多,知识越厚,能力越强。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有不少人错误地理解素质教育,认为强调记点东西,就是在搞应试教育。其实,什么是素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三个意项: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素质的有些内含是可以培养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某些方面的素质。如,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当然,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增强了,某些方面的素质也就提高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地割裂开来。一个学生(一个人)连起码的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又哪有什么素质可言?
  现在我结合具体问题来谈谈怎么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语文的内容为五个方面(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三、古代诗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五、写作)44个考点,高考语文试卷一般7个大题20多个小题,第一大题通常考语音,字型,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句子衔接等等,先试举一二例加以说明。语音字型主要考查:一字多音,如“埋葬”(mái)“埋怨”(mán);“蔓延”(màn)“藤蔓”(wàn);“差别”(chā)“差不多”(chà)“差遣”(chāi)“参差”(cī)。音同型近,如“博爱”“搏动”“薄暮”;“婵娟”“禅机”“蝉联”;“弛缓”“驰骋”。音同型异,如“鸠占鹊巢(雀)”;“精兵简政(减)”。音异型近,如“盐碱”“箴言”“缄口”“呼喊”“感激”;“滇池”“嗔怒”“缜密”“填充”“谨慎”。这些知识不仅要记,而且要记准记牢。词语运用题,就是要记准词义。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观众纷纷拍手称快。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要准确选出正确的选项,就是要清晰地记得各个成语的含意和用法。
  当然,一个词最重要的是要记准词义,除此而外,还要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加以考虑。比如从语法方面要考虑词性、词义、搭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等;从修辞方面要考虑音节配合是否协调,感情表达是否恰当,语体风格是否适宜,语意轻重是否合理,陈述对象是否适用;从逻辑方面要考虑语序是否恰当,关联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易于为大家接受的。就是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是需要记忆的,比如全引句末点号在引号内,部分引句末点号在引号外。(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来,我长年埋身书房,在“山”中呆得久了,已“不识”这苦读生涯的“真面目”了。)名词带上语气词后的停顿要用逗号不用顿号。(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家乡的山呀,水呀,树呀,草呀,总是那么美。)省略号和等等不能同时用,连续顿号,最后一处用“和”等。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作为语文教师当然要了解“记忆”的有关知识。从记忆的阶段看,“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看,可分成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我们都知道,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比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效果好,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让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比如形象性,趣味性教学等。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老师讲出来比学生自己看书学生容易记住得多,这就是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原理。笔者曾对讲授过的“鸠占鹊巢(雀)”和形近字“享、亨”“戍、戌、戊、戎”记忆情况进行调查,几乎都是永志不忘。我是这样讲授的:鹊大雀小,鸠大似鹊,进不了雀之巢;有“子”把福“享”,无“子”把气叹“亨”;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旁边是叉就读“戎”(róng)。
  一个人记的东西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我们可说他有素质或者素质高,反之就是没素质或者说素质不高。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的人相对要差一些呢,究其原因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储备不同。古人曰: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比如赞美某地方好,可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赞美某女子长得好,可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赞美男子,可用“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别人一听,觉得此人不错,有才华,其实这些词句都是记的现成的。我们在读名著名篇时,常常见到这样一些说法,化用某某的什么句子,其实就是将别人的名句进行翻版,这都是该作者记的前人的东西。
  总之,要学好语文,就要加强记忆。记忆,是学好语文的最基本方法,我认为。
  
  覃明华,曾庆光,教师,现居湖北咸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