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普通话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翁 燕




  母语是继承和延续民族文化的根本,而普通话则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的精华,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交流和文化传承的纽带。作为一名高校的普通话教师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本人在多年的普通话教学和培训测试实践活动中,深感普通话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希望广大普通话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普通话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普通话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高校普通话教学应把对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素质的培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在国民中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理应有较深的语言文字修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良好的语言素质。但是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实在令人担忧,他们普遍存在中文水平低下,脏话、痞话连篇,说话矫声嗲气,用语牵强附会,表达辞不达意,思维逻辑混乱,书写错别字连篇,语言使用不规范等现象。
  在普通话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教师自身也应在语言的规范化方面做出表率。可让学生通过对各行业常用语和社会上流行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同时,在普通话教学中结合普通话测试内容所进行的字词、朗读、说话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语音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规范、语调准确、语言优美等方面的培训,学生的语言素质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次,普通话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存在方言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别较大的情况,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普通话口语训练中,特别是在面对众多同学讲话时,常出现紧张、胆怯等心理障碍。要想提高普通话水平,就必须克服心理因素的干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帮助学生制订不同时期的学习目标,如最终目标是什么,近期目标是什么;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在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树立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同时,还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幽默的训练环境,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训练气氛,而且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易于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果再辅以亲切、平和的目光,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和颜悦色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善于对学生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消除自卑感、压抑感和紧张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能真正提高普通话口语训练的质量。
  第三,普通话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普通话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标准悦耳,语调抑扬顿挫,表达自然流畅,言语精妙诙谐,给人以美感。
  在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使每一个音节的表达准确、清晰、圆润,达到字正腔圆、悦耳动听的效果。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中激发出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朗读部分的训练有着更高的审美要求,它涉及朗读者的知识功底、文学修养、发声基础、表达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朗读文章首先是一种再创作,即朗读者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解感受,将文字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解、感受和表达技巧的运用使朗读流畅舒缓,轻重得体,绘声绘色,使朗读的再创造过程成为审美过程。普通话教材中所选用的那些诗歌、散文、绕口令,都表现了美的理念,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美,并为之感动,激发潜在智慧,刺激他们积极去模仿。
  说话部分的审美理想当是从容不迫、滔滔不绝、语脉清晰、真诚自信。教学中,可适时播放名人演讲的录像、优美的电视诗歌散文、精彩的译制片配音等,引导学生去感悟、发掘其中的音韵美、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趣美,在审美中产生急于表达美创造美的冲动,真正实现审美素质的提高。
  第四,普通话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通话学习的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并且熟练应用3500个常用汉字以及汉字的多音字。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一项测试内容就是考查学生的单音节、多音节字词的认读准确程度,大多没有经过学习的学生测试时读错字的比例非常高。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常用字及其发音,通过课程的强化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语音的基础知识,并且积累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水平。在普通话朗读教学中,通过对精品美文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增加了人文知识,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另外,普通话词汇中没有十分恶毒的骂人词汇,用规范的普通话表达,相对而言更文明,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修养。通过普通话教学可使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社会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普通话课的目的不应仅作为一门语言基础课和技能课,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且通过这门语言课的教学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普通话教学中则必须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利用普通话课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翁燕,女,教师,现居湖北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