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学案导学 自主探究

作者:李怀芝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内涵
  
  “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学法指导等环节。而“学案导学”则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
  “自主探究”是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师生共同编写的学案为载体,学生运用学案自主学习,教师运用学案进行导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问题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结合学生及社会实际进行探索与研究。“自主探究”实质上就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程序
  
  1.本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程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
  教师→教学设计→导学释疑→点拨启发→巩固训练→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案→自学互研→质疑问难→实践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发学案,注重学法指导。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案,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自学课文,主动查阅工具书,主动寻找、归纳知识点,收集知识信息和疑惑点,发现并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探究。
   (2)引导学生合作性学习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留出时间,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或疑惑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互教互学。
  (3)鼓励学生拓展性学习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鼓励学生学习、思考,辨别疑难,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拓展延伸。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拓展知识,积极探究,寻求结论,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通过以上环节,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这样一种有序过程:以案导学→示案自学→问题留白→自主探究→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拓展创新。
  2.“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1)学案: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2)导学: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指导学生主动自学设疑,倡导质疑问难,讨论释疑,疏通疑难。同时注意学案、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一致性,保持最优化的融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3)问题留白:提出的问题要有实效性,符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进不同的材料,布置不同的任务,切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4)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时间要适当,过长是浪费时间,过短则又会变成只属于尖子生的时间。在该阶段,教师要适时引导,及时总结,以免出现教室内乱轰轰的现象。还要避免探究过程中的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当然,教学内容不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5)巧讲精练: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收获与感悟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主要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讨;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怀芝,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