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作文常规教学中的六个环节

作者:汪叶林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目标体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关于中学教学改革,虽然近来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理念,但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作文训练不够,写作速度慢,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沉重,作文教学评价观念落后,这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我在作文的常规教学中,采取指导、积累、写作、评改、小结、补救六个环节进行尝试教学。把无序随意的作文教学,按六个环节进行了有序的训练,较以往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指导
  学生写作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引导(辅导)。把审题、立意、谋篇等诸多目标分解,一次作文实现一个目标。作文的内容按课本每单元的写作训练进行,避免随意性。比如《记一件事》,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这样引导,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曾经掀起你情感的波澜?这些事是让你感动不已,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愤怒不已,还是让你感到庄严神圣,感到妙趣横生?选一件感触最深的事,把它写出来。动笔之前,把中心意思明确下来。想想所要写的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揭示了社会的什么现象,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等等,并围绕确定的中心意思来选定材料,组织语言。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中心意思,比如课文《山中避雨》就用“乐以教和”这一古语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当然,也可以不点明,而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2.积累
  积累是对下一次作文所做的准备。包括观察、阅读、摘抄、背诵。观察:根据下一次作文的要求,有目的地观察,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比如《写一篇状物的文章》,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感触的事物,对事物的形态、颜色、动作、习性等进行仔细观察,写出观察日记。阅读:根据下一次作文的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布置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写好读书笔记。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摘抄:摘抄优美精炼的词语、段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背诵: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或片段(包括课内课外)。“积累”这一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随时检查督促。
  
  3.写作
  课堂作文,45分钟完成(一般作文为两节课,一节作文,一节评改)。上课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写作,教师不破题,不讲写法,不念范文。时间一到就收卷,没有写完也要收,不准拖拉,养成习惯,培养作文速度。
  
  4.评改
  评改包括教师讲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前有一个准备过程,就是在学生作文时巡视课堂,学生陆续交卷时浏览先交卷的作文。掌握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然后选取2-3篇典型的作文(好、中、差三类),按照讲评要点做好讲评准备。第一个讲评要点就是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再讲写作的常规要求,教师讲评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交叉评改或互改、自改,重点训练写评语。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又使学生赏析同类作文,得到共同提高。
  
  5.小结
  对课堂作文进行小结。主要是鼓励、表扬。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有一点肯定一点。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写作的兴趣。每次作文之后,要张贴优秀作文和写得好的评语。
  
  6.补救
  针对课堂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训练。一般在课外针对个别进行,教师加强个别辅导,检查督促。抓两头带中间,课堂上写得好的作文,课外加工,出精品,鼓励学生向校级、县级、地级、省级报刊投稿;写得差的进行修改或重写。
  把以上“指导、积累、写作、讲评、小结、补救”六个环节贯穿整个作文教学,持之以恒,就可以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汪叶林,教师,现居贵州凤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