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创新阅读应提倡主观和个性

作者:骆中全 舒 芳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理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就语文学科而言,这一任务又主要是由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来完成的,所以倡导创新阅读是时代的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才是创新阅读,目前尚无定论。我认为创新阅读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更新,更是阅读理念的创新。创新阅读在理念上把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作为目标,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要求读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创新阅读的这种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作为创新阅读教学的方略选择。
  
  众所周知,知识的更替是瞬息之事,而人的创新意识却终身受用,所以创新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点滴新意,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我们倡导创新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有意识。语文新课标把实施创新阅读教学的方略定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多角度”着眼于思维空间,“有创意”着眼于创新意识,应该说这一方略是比较全面和可行的。这一方略要求学生突破作者的一致之思,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读出既不属于伊索又不属于钱钟书的《伊索寓言》。要实施这一方略,还要求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受到束缚的思维,为此,教师必须摈弃过去“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孙子》里读出阴损,从《项链》里悟出生活的偶然对人生的影响,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作为方略而不是方法,还在于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习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这一方略的长期性。
  
  第二、创新阅读教学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是师生与作者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里,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当教师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疑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问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作者是书的主人,对主人岂能不尊重!其实这种认识既不利于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也不利于作品的完善。我认为作者就如农夫,文本就如稻麦,读者当是食客,饭该怎么做、怎么吃是不由农夫定夺的。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文学创作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所以一首诗、一篇文章、一本书,作者在其中的所指总是有限的。但这种有限到了读者那里也会化为无限,由于读者与作者有着方方面面的差异,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读的人越多,累积的信息也越多,作者的本意也就趋向于无穷小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读者的创新阅读使读者读出了作者并不想表达的新意,看到了作者自己也道不出的好处。由此看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
  其次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创新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我认为作者不一定能成为学生的知音,但教师却一定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既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要积极发挥帮学作用。阅读前,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后,要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发,大胆质疑。总之,教师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最后是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这种观念不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关心社会,关注未来,养成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必须养成习惯才行。”一个人如果在做学生的时候养成了创新阅读的习惯,将会对他的终身阅读乃至终身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创新阅读的习惯又必须在长期的创新阅读行为中才能养成,所以我们必须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创新的意识融于生活之中,而不是把创新阅读作为一种技法圈定在课堂里。
  综上所述,创新阅读是一种理念,它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代表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创新阅读也是一种方法,它是学生阅读的高级阶段,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理想追求。创新阅读教学从理论上看是可能的,只要做好选择、理清关系,它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骆中全,舒芳,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