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体验出真情

作者:黄丹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表达真情实感。目前,学生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假”、“大”、“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往往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经历的事情多数只留下表层或杂乱的印象,提笔写时,不知道从何说起。据调查,有8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写作,主要原因是觉得无内容可写,无情可抒。学生的习作单调、僵硬,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为什么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无从下笔呢?读了那么多年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什么还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好文章。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一、实体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产生体验(此为实体验),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课例:《散步》一文的写作训练
  《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家庭琐事,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体现出了浓浓的深情。像这样细微的事,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我们的学生总是哀叹没有材料可写。即使成文的,也大多是瞎编胡扯的。无非是下雨了,爸妈为我送伞;生病了,爸妈背我上医院这些俗套的事,很难打动人心。而且学生“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根本谈不上情动于衷,情发于外。这时,教师就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积极提倡他们构建生活的本色化内容,回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中。
  笔者为此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为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写下当时的场面,也可写你的感受或父母的反映。要求一定要做后再写。写出真情实感。下面的文段摘自学生习作。
  生一:爸爸的脚上满是黑色的裂痕,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难看、这么脏的脚,我用肥皂洗了三次,还是这么脏,爸爸说“痒死了”,说什么也不让我洗了。“我才懒得给你洗呢?”我借机跑开了,只有我知道,其实是不想让眼泪流出来。
  生二:妈妈才知道我不是在开玩笑,她目瞪口呆,两只眼睛像玻璃球一样。我开始为她洗。她好像有点难为情:“我自己来。”……我发现妈妈变得乖巧了,她不再那么哆嗦。想想父母以前会是怎样温和地给我洗脚,想想现在,我动不动就对他们大喊大叫,乱发脾气……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亲子活动”,但从未听到过什么“亲母活动”或是“亲父活动”。父母为子女付出是何其多,而子女呢?他们的感动又是如此的贫乏。正是“洗脚”这次活动,帮学生打开了观察周围生活的门窗,让他们驻足,并学会细细品位,深加思索,欣赏门窗外别有一番滋味的天地,最终形于笔端。质朴的情感不时流露于字里行间。我相信,他们必定是去做过的。我也相信本次作文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架起了沟通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桥。
  
  二、虚拟体验——营造情境,入境诱发
  
  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体验不能持续。虚拟体验可以弥补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虚拟体验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具体生动的情境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写作教学时,为了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就要相应地设置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课例:《登上地球之巅》片段作文训练
  文中四位登山队员的精神情操,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也为学生情感的涌动、喷发奠定了良好的基调。教师抓住时机,进一步鼓励学生对文本自我解读,预设了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写作过程:“假如你就是当年的勇士之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在登山过程中某个时刻的内心感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生一:我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一步向我扑来。没有人比我更想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但其实痛苦也是一种欢乐,悲哀也是一种幸福。冲击顶峰的战友比我更需要氧气,他们的胜利归来对我来说是更大的幸福与胜利。我的肉体即使消失,我的精神也会在他们的生命中得到延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永恒的生命?”
  生二:“整个世界都好像匍匐在我们的脚下,有什么不可战胜呢?在人类坚强的意志力面前,连珠穆朗玛峰都显得那般渺小。”
  通过换位体验,学生更深入地揣摩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作文本中活生生的一员,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具体的文字,在课堂上交流。这不仅提升了感受力、判断力,也提升了联想力和创造力。使文本得到进一步升华,心灵得到了强烈震撼。真正打通了课堂的壁垒,领悟到文本深层次的内涵。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获得了精神的引领。
  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突出作文的个性。可以说,学生体验得越深,写作就越精彩。体验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作文才会文情并茂。
  
  黄丹丽,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