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弘扬个性写作 展现创新精神

作者:王茂林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什么是个性?作为心理学的术语,个性与人格同义,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各种素养和行为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发展伴随人的一生,尤其对18岁之前的青少年,中小学教育是否得法对其影响重大。在关注人的发展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伴随素质教育的实施,个性发展在当今得到了基础教育界的重视。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极大地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如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如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及写作习惯上的优势。其主要特点有三:1、实事求是。写真话实话,文章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2、冷静思考,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3、求异创新,有独特见解。鲜明理智的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剖白,是创新文章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作者生活体验不同,认识基础各异,应该展示出与众人不同的色彩。总之,个性化作文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式,挑战一元化价值观、审美观的充满灵性的活力佳作。
  
  一、弘扬个性、拓宽写作天地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习作练习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应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智慧,将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突破常规、寻求变异、伸展扩散,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形成他们的个性品质。或真诚、或乐观、或宽容,确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只有把张扬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还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写作天地。“新课标”谈到的“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展开想象和联想”无一不是这一方面的体现。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含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世间万物,瞬间变化行运着处处可歌可诉的现象。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当学生在生活、自然中获得直接体验,在书籍、电视、网络等虚拟生活中得到间接体验后,探索的成功感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与他人分享对此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以及创造欲望。通过作文将他们的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认识生活的求异性、反映生活的新颖性表达出来,使个性的自由挥洒,人性的自我创造在这一形式里得到张扬和认同。
  
  二、激发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目标要求形成一种天然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写出富有境界的佳作。作文需要有生命意识、需要字里行间跳跃着生命的活力。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使其呈现出人格化、情感化。“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者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它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观则同于外,感则同于内。”作文不是生活的复印件,是要在感悟思索中,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出现一个个“我”的灵魂。
  作文教学中,常常提到“文以情动人”“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等等。文章的思想是灵魂,感情可谓之为“灵气”。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空谈,没有灵气的文章是乏味的文字堆砌。仅满足于篇章、技巧,不融入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不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不联系自我实际,是达不到“教作文,学做人”的教育目的的。情操的培养在于教师正面的关注。如: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尊师重教,热爱科学的情感,钟情山水喜爱自然的情感,生活间人际相处的情感……。多情才善于感受,才能分析概括出理性的意识,才能提炼出典型意义,才能使文章引起共鸣。有了这种情感的升华,文学的艺术品味与人生的艺术境界就逐渐营造出人文色彩浓郁的成长氛围。著名作家韩少功说:“选择文学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精神,选择一种生存方式,选择一种苏醒的灵魂。”作文用神采飞扬的语言传达着生活的平平仄仄,用心灵深处的感受展示着社会的赤橙黄绿。作文中的智慧和美扩大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充实了内心,增强了新世纪青年人应有的抱负和气势。
  
  三、呼唤风格,感受创造魅力
  
  丰富多彩的世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色彩斑斓的语言幻化出各具风采的文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涵养,使每个人在表现个人情感好恶上,运用写作手法上,都体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这就是所说的风格。“风格即人”。在文章中表现出的或质朴无华,或清丽温婉,或大气磅礴,或机敏厚重,都与人的特性相关,是由人的思想、气质、修养决定的。所以说,风格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文学大师孙犁曾指出:“用新的高下、宏细、强弱、公私、真伪的分别,形成风格的差异。……风格是不能模仿的。”它是一种个性力量的精髓,是一种人格魅力的折射,是创新教育过程中,高层次智力人才的表现。
  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只有在那些人品纯正、德行正直的人身上,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发挥出的作用。在传统美德中“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是文人墨客抒发才气时的一种责任。“正人先正己”更是衡量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个人行为准则的标准。良好的意志品质,丰富的审美情趣,表现出人格美的内涵,影响着学生对人生的领悟和体验。用人格书写的文章更能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冰心细腻柔婉的风格和鲁迅冷峻犀利的风格二者迥异不同,但为人正直,爱憎分明而赢得身前身后名。
  文学作品是指导人生的教科书,学写文章要先于别人感受社会热点,体察民间风情,了解人生百态。精深广博的知识是完成教与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求知欲激发着创造欲。写作课堂上,不仅解读作品本身意义的生成过程,还要在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中,了解检验自己存在的位置。学生的兴趣来自于教师的水准,教师能文善写,学生就跃跃欲试;教师知识广博,学生视野开阔;教师语言传神,学生情感丰富;教师教法独特,学生学法灵活。课堂上的语言思路、手段、节奏等技巧方法娴熟后,风格的魅力就会洒在作文教学的智慧中。在这样的氛围环境里,不论你是写初涉人生的体验,还是叙小试牛刀的回味,或是抒情感深处的灵动,都会带来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以悟为法,以真为准,以新为则的弘扬个性的写作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就呈现了生机。新世纪初,课程改革高高扬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旗帜,人的价值获得了充分的重视。在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课堂演练中、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一种美、捕捉一种美、表现一种美。让极富生命活力的写作课堂充满快乐和信念。把写作当成他们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王茂林,博士,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