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充分发挥单元导语导的功能

作者:陈幼芬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若干篇课文构成相对完整的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用来点明本组的专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要点。这是一块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呢?
  
  1.研读导语 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新课标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统得过死的弱点,给教师以更宽泛的创造空间。但也无可否认,由于知识点的序列不明,教师中也存在着不少“凭着感觉走”、“脚蹋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的现象。而单元导语就好比茫茫大海中的航灯,为我们指点方向。如我们知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在四年级下册第三个主题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来组织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等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这组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描述:“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鱼儿在水中自由沉浮,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让我们来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我们稍作留心,知道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每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概括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研读导语 找准“人文”、“工具”的结合点
  我们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工具性的重要性。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般的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就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如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导语是这样写的:“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我们还要围绕童话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认真研读这段文字,我们便会发现其中的“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为我们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重视,使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下面以《去年的树》的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师:(多媒体显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用它好朋友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多媒体出示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从这两个“看”字你品味出了什么?鸟儿当时的心境一样吗?
  生:(自由读后交流)略。
  师:鸟儿似乎在说什么?(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说:“!”)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你就是大树吗?我终于找到你了!你一定也在等我吧?”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我是鸟儿,你看得见我吗?我来了,我给你唱歌来了。”
  生:(动情地)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我的好朋友,你怎么了?怎么成了这副模样?我找得你好苦啊!现在好了,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可以唱歌给你听了。”
  师:听——,小鸟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大树听。(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出示: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说:“ !”)
  生: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你听见我的歌了吗?还像去年一样好听吗?”
  生: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你安息吧,我会记住你的,你永远是我的朋友。”
  师:是呀,这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大树的深情,但是,鸟儿终究是要飞走的。它带着淡淡的忧伤,飞走了。但它留下了什么?
  生:留下了歌声。
  生:留下了信守诺言。
  生:留下了遗憾的眼泪。
  师:假如你就是大树,快被燃尽的大树,此时的你想对鸟儿说什么?请写在“友情卡”上。
  生:动笔写在课前发下的“友情卡”上。
  师:(播放背景音乐。)然后交流。
  以上片段教师紧紧抓住两个“看”字,作为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落脚点。通过品读,想象,感悟,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童话的魅力。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受到鸟儿信守承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熏陶。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促使学生置身于文本特定的情境之中,还原并经历文本表现的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3.研读导语 找准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单元导语也承载了不少语言学习的信息。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导语是这样描述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教师可根据单元导语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在学生熟读精思,基本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后,设计了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的环节——“新型玻璃展销会”的活动。
  (活动前,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法,将自己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师:同学们,新型玻璃已经研制出来了,谁愿意将自己的“大作”展示给大家?
  生:你们是否被噪音所困惑,你们是否很想有一种能消除噪音的玻璃呢?我告诉你们这种玻璃早就问世了,那就是“吃音玻璃”,它可是消除噪音的高手。你要是住在临近闹市的房子里,那你就赶快购买“吃音玻璃”吧!等你家安上这种玻璃后,如果外界的声音有80分贝,传到房子里只剩下15分贝了。
  师:你们认为他介绍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介绍得不错,既说清楚了这种玻璃的特点,也说清楚了它的作用。
  生:他还运用了列举数字说明的方法,使我们听后能清楚这种玻璃的功能。
  这一活动中,学生兴味盎然,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促使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但应该因文而异,因需而施。
  
  陈幼芬,女,教师,现居浙江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