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词语的多义性及作用

作者:江菊芬




  请看下列句中的“一”:
  (1)先妣常一至。 (2)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政事一埤益我。
  (4)而或长烟一空。 (5)其揆一也。 (6)六王毕,四海一。
  (7)欲一以穷之。 (8)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於诸候。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11)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此乎! (12)妇啼一何苦。
  (13)度益协音,声共十,即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於律吕各阙其一,犹雅音之缺商。
  句(1)中的一是数词“一次”。句(2)中的一是“纯一”。句(3)中的一是“都,一概”。句(4)中的一是“全,都”。句(5)中的一是“相同,一样”。句(6)中的一是“统一”。句(7)中的一是“专一”。句(8)中的一是“一旦,一经”。句(9)中的一是“初次,第一次”。句(10)中的一是“二者居其一,或者”。句(11)中的一是“竟,乃”。句(12)中的一是“助词”。句(13)中的一是“古代乐谱记音符号”。
  “青白”是自然界的一种颜色,而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青白”则是高尚纯洁的精神品质。
  由此可见,汉语中的每一个词语,除了它的本义外,由于人们在思维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从它的本义出发,不断地引申和比喻,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引申义和比喻义。高明的作家,往往在短距离内使用了同一词语而赋予它不同意义,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例①中,禽鸟的“乐”是飞鸟享山林之乐,尽情地上下飞鸣;人的“乐”是游山玩水,放情林木的游兴;太守的“乐”则是实现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暂时排遣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中乐。这个句子,通过“乐”,从宴会散时宾客从太守归的情景着手,以递进的手法,一方面含蓄地描写了优美的自然景象,另一方面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使“意”和“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情”和“景”的有机融合。
  例②中,孤鹜的“飞”是“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落霞的“飞”是“在空中飘浮游动”。一个“飞”兼有二义。作者不说“孤鹜在天空中飞翔,落霞在天空中飘动”,而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用一个“飞”字把两个事物联系在一个画面中,不仅用语简洁,而且描绘出秋高气爽的优美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成为千古名言。
  二、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提示社会、人生哲理。
  ③其实很简单,他们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害怕啊!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④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是死了也还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了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但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例③中,第一个“恐怖”是“使人感到害怕的环境气氛”,它揭示了敌人凶残的外表;而第二个“恐怖”即是“害怕”,揭露了敌人的心理状态。作者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两个“恐怖”,通过对反动派心理的剖析,通过对反动派罪行的揭露,一针见血地暴露了敌人的虚弱本质,提示了反动派的两面性,论证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富有哲理意义,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例④中,两个“年轻”有截然不同的内涵。一个是生理、年龄意义上的年轻,即年龄小,肌体健壮,它相对老年人讲的。另一个是精神品质意义上的年轻,即具有优秀品质,相对品质低下、恶劣讲的。作者运用了年轻这个词,交替使用了两个意义,准确地阐述了“年龄”与“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富有哲理,使演讲达到了很高品位。
  三、利用词语的多义性,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⑤下楼梯的时候,我的身体在倾斜的担架上微微滑动,他俯着身子向我意味深长地说:“要拿稳啊!”又放低声音说:“手里要拿稳,心里也要拿稳。”(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
  ⑥陈毅: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毅:不齐先生对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齐仰之(不悦):那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是否无机化学?
  陈毅:不是。(沙叶新《陈毅市长》)
  ⑦她(李子俊女人)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笑着道:“如今咱们园子不大了,才十一亩半啦。宝堂叔比咱还清楚啦,他爹哪年不卖几亩地?”“回去吧,”那个掌柜的豆腐店伙计说了,“穷人们都放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你们已经卖得不少了!”(丁玲《果树园》)
  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⑤中,上下文衔接靠的是“稳”这个语链。但前一个“稳”是“手要抓紧,不使身体滑动”的意思,后一个“稳”则指“沉着地应付”。用一个“稳”做衔接手段,把对战友下楼时不致于掉下来的希望和在审讯时的沉着应付的要求紧紧地连接起来,表现了对战友真挚的爱和深厚的阶级感情。
  例⑥中,齐仰之所说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陈毅所说的“化学”则是“变化之学”。这段对话中,陈毅面对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改变了“化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巧妙地采取“激将法”,“班门弄斧”:你不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吗?“可是你对某一门化学一窍不通”!逼着清高、认真的齐仰之自己破例,为要“寻根究底”宣布陈毅可以“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并请陈毅坐下,表现了陈毅豪爽、直率、幽默、英睿的性格特征。
  例⑦中,李子俊女人的“卖”是“手头拮据,为日常生活的开支,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地换钱”;而豆腐店伙计面对狡猾奸诈的李子俊女人,揭露了她的阴谋:“回去吧。穷人们都放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你们已经卖得不少了!”看似不紧不慢,实则针锋相对。他的“卖”是:“转移田产,抗拒土改。”表现了翻身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敏锐的洞察力。
  例⑧中,作者赋予“忧”和“乐”不同的词语含义,通过近距离的连用,表现了作者胸怀民族,胸怀祖国,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抱负,从而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这一句之所以流传千古,除了它抒发了古代知识分子博大无私的胸怀和抱负之外,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也是动人之处。
  教学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挖掘深藏在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深刻语义,就会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江菊芬,教师,现居浙江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