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谢珍珍 殷功荣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美育工作者。”这句话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语言学家陆俭明说,语文是教育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因此,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强烈而突出的情感性,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二、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怎样进行情感教育,这是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一)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同时,语文教师不能将情感教育看作是教育本身,而只是教育的一个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使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语文教育成为培养情感、提炼人格、完善自我的工具。
  语文教师也应该转变情绪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喜欢老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因为这里面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可见,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气氛。教师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基础上。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情感调动,教师就应转变情绪观,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还应该转变评价观,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达到的心理需求。因此,老师应该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单纯地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课堂上分等级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有博爱之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以关爱。人们常说:爱人者,人爱之;敬人者,人敬之。如果语文教师转变评价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交心,成为真正普照学生的“太阳”。那么,学生的情感一定会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定会大大提高。
  
  (二)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送情感
  语文学科是文质兼真、形神兼备的,文学作品中蕴含大量的情感因素:有对祖国的情,有对故乡的情,对人民的情,对家庭的情,对事业的情;有夫妻之情,手足之情,朋友之情;有父子情,母子情,师生情;有厌恶之情,有愤慨之情……这些情感有时博人一笑,有时引人发怒,有时催人泪下。因此,语文教师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将这些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送给学生,使学生的灵魂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三)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好的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美的因素。语文课本中有春的灵动,夏的绚烂,秋的飘逸,冬的静美;有灿烂的阳光,如银的月光;有浓密的树叶,盛开的繁花,累累的硕果;有闪光的露,迷人的雾,如油的雨,醉人的风……这些美景怎能不使人心旷神怡?语文课本中还有马丁路德·金的奔走呐喊,有达尔文孜孜不倦的追求,有马克思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宽容之声,有热爱之声,有和平之声……这些怎能不让人心灵受到震撼?语文是“真、善、美”的统一,里面包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类情感之美。所以,语文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的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积极、健康的情感。
  (四)语文教师应该倡导实践,我们说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写作时要写出亲身经历,表达真实情感。可学生整天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怎会有生活阅历?怎么会有真实的感受?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倡导实践,将课堂从教室拓展到草坪、高山、田野、溪边、水库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同时,让学生发现社会的美与丑,是与非,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这样,学生就会在写作时有感而发,有一定的创作热情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美好情操的力量。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应该先从自身做起,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对语文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谢珍珍,殷功荣,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