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新教材语文教法设计五原则

作者:周德虎




  方法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此处所说的教学方法,在理解上要宽泛一点,既包括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包括课时分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步骤的安排等。教学步骤的安排,没有固定的程式,但有一定的规律。要安排得恰当合理,一要符合认识规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二要符合逻辑规律,做到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完整而又系统。这样,上起课来才能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讲读教学的方法很多,要灵活选用,不可千篇一律。那么,如何来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呢?
  
  一、根据教学模块确定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目录是分模块编排的,各个模块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学方法也应加以改变。例如,“唐诗宋词选读”部分,教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和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因为诗人的风格不一样,编者的目的就决定教学方法,配乐朗诵就应选取风格相应的音乐。
  
  二、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研究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哪种方法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就用哪种方法。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如果以要求学生学会记叙一个连贯性的动作为目的,就可突出“雪地捕鸟”的内容,选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如果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目的,则可以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及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为范例,用描述的方法进行训练;如果以学习对比方法为目的,自然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几组对比,对比较法进行讲读分析。
  
  三、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因文而异,课文的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从细小的环节看,方法也宜不同,哪怕就是导入新课。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创作的过程导入新课,适合于内容比较深和内容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的课文,例如鲁迅的作品及外国文学和古典文学作品;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例如散文、文学性的作品;设计问题,造成悬念,导入新课,例如《荔枝蜜》,从作者变成小蜜蜂设问入手。从整篇课文看,方法也是各有千秋。例如文言文适当运用串讲法和评点法;教议论文宜用讲解分析法;教诗歌宜用朗读法;教抒情散文宜用情感法等。同时,对某一种具体的课文,也可采用不同的教法,就像于漪所讲的那样:有的可以多讲点字、词、句、篇,寓思想于字、词的教学之中;有的文章可以多讲点政治思想,寓知识教学于思想教育之中。
  
  四、根据授教对象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对象的制约,学生的水平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不同,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所谓“因材施教”正是这个道理。例如,低年级初学文言文,对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此时一般可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法。但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不少的积累和提高,能比较古今词义的异同,那么教法就应当改变。可以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读、试讲,口译或笔译,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梳理小结。不过,两者之间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正好讲文言文《雁荡山》,尽管此短文是科技说明文,但是,语言平实易懂,于是让学生试讲,重点难点处我加以点评。也许学生是第一次试讲,不太习惯。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训练,他们终于能比较自如地串讲了。因此,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文言文教学必须做好过渡工作,否则学生就会感到陌生,不能适应。
  
  五、根据教师专长确定教学方法
  
  一般说来,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也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教学时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法。例如,善于言辞,擅长朗读的,可以多讲析、多范读;不善言辞乡音难改的,不妨多训练、多板书。这正如医生治病,中医也可,西医也可,中西合璧也可,以治好病为目的,殊途可以同归。
  总之,语文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到底用什么方法,要作通盘考虑。在实际运用时,常常以某种方法为主,配以其他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它们根据教学需要,各就各位,各得其所。诚然,语文教师除灵活运用教法外,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方法。有创新就有突破,有突破就有发展,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周德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