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批评的艺术

作者:刘若亚




  批评与表扬,同属心理学中强化激励的范畴,也是教师在教学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中常用的激励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以达到批评的最佳效果呢?为此,特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时机,是达到最佳批评效果的重要环节。批评时机的把握主要依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所犯错误的性质来判定。在实践中,时机并非一成不变,如何把握时机,并无千篇一律的原则或公式可循,我认为要把握好批评学生最佳时机应注意做到“八个不宜”:一是问题的起因没弄清时,不宜盲目批评;二是学生对错误性质还没认识、有抵触情绪时,不宜着急批评;三是当学生情绪低落时,不宜强硬批评;四是学生因病或过度疲劳犯下过失时,不宜激烈批评;五是对脾气暴躁、思想固执的学生,不宜简单批评;六是对性格外向、有一定修养的学生,不宜迂回批评;七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宜公开批评;八是早晨到校或饥肠辘辘时,一般不宜进行批评。当然,批评时机的选择亦不能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那样只能坐失良机,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捕获时机,创造时机,把握时机。
  二、真情实感,是达到批评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感情为人类所独具。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的任何认识和实践常常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心理学认为:情是人对客观事物和主观需要的反映,是一种态度体现和体验,情的性质最终决定于人的观念、信仰和世界观。因此,做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讲理的过程中,给人以感情上的补偿。正因为如此,批评者离不开一个“情”字,真情实感是批评者贯穿于整个批评过程之中应有的态度,也是批评能否奏效的关键之所在。开展批评时一定要对学生满腔热情、真心诚意地指出错误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耐心诚恳地引导被批评者自己认识错误,帮助其改正。要通过批评使之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思想上产生震动、精神上得到慰藉。要爱其人、恨其错、帮其改、盼其变。
  三、因人而异,是达到批评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因人而异,就是指针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采取适宜的批评方法。现代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其突出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对这种人宜采取暗示式的批评,切忌轻易激怒他们。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适应性较强、注意力易转移,对这种人易采取激将式的批评,以帮助其迅速改正自己的缺点。粘液质的人,稳重、安静、坚强,能较好地克制自己、态度主观、注意力稳而难以转移,对这种人宜采取提醒式、启发式、劝告式的批评,允许其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抑郁质的人,孤僻、行动迟缓、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对这种人宜采取暗喻式批评。批评过程中,道理要讲透、语调要亲切,多关心体贴,要尽量避免公开场合指责。
  四、循序渐进,是达到批评最佳效果的必要途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即:感觉的强度对刺激的依赖关系)成反比,同时,人的情绪的激发与他人的态度、语调强弱、措词当否有直接关系。因此,批评时应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分层次逐步进行。据此,批评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过渡阶段,此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是:求同存异,架起感情的桥梁。有时候犯有某种错误的学生与教师在感情上会有一定距离,而且又渴望在感情上得到别人的信任、关怀、爱护和体贴。因此,在此阶段,批评者应首先从一些共同语言较多的话题谈起;如谈谈生活、学习中的事、拉拉家常,甚至开一两句玩笑,以消除对立感、形成亲近感,用关心体贴去换取被批评者的信任,用温暖融洽的气氛去消除隔阂,用真挚的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切忌居高临下,当头一棒。二是正面接触阶段。此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是推心置腹、以理服人。经过第一阶段铺垫,使学生、老师双方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因此,此阶段的心理接触更加紧密,开展批评已是水到渠成了,此时老师应不失良机地以激昂、深情的音调,用嘱咐启发的口气,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指出问题的性质及危害,并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说理时要深入浅出、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某个具体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素质,找准批评的基调,掌握道理深广、言词的深浅和分寸等。三是结尾阶段。此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是: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批评过程何时结束、怎样结尾,取决于进展程度,服从于批评效果;有时可见好就收,迅即结束。留下问题让其回去回味反思;有时可延滞结束、反复讲理、苦口婆心,以强化记忆、加深印象,此阶段主要是用深沉而有力的声调,用要求和期待的口气提出期望和努力方向,以信任和蔼的态度给予勉励、鞭策,使其意识到:一定要痛改前非。
  当然,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批评教育会有一定的反复性,尤其是某些学生由主观导致行为过错的,更不能指望一堂课、一次批评就“药到病除”。
  
  刘若亚,男,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