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山中访友》创新教学微型教案

作者:胡爱华




  课文美点赏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心和童趣的散文,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当我们在厌倦了世俗的浮华,尘世的羁绊时,不妨也随着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走走,无须刻意的打扮,也无须奢华的排场,只要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满含露水与清香的早晨,踏着一条幽径,去访问那一个个自然淳朴,真诚豁达,睿智从容的老朋友。
  仰望蓝天,背倚绿树,深吸一口来自山间的清新空气,此刻你的肺腑之中可是充盈着大自然的纯真气息。在生命的轮回中,你可曾想过就做一颗树呢?让我深深地扎根于大自然的怀抱。掬一捧山泉,让它滋润你的心田,涤荡你的心灵,此刻的你不是已和大自然真实的融为一体了么?
  踏上朴实敦厚的古桥,俯身桥栏,面对匆匆流逝的涧水,你也会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还有什么样的怨言让你不能释怀?高耸的悬崖,深深的峡谷怎能不令人倍感赞叹;欢飞的云雀,游荡的白云怎能不令人思念向往;散乱的碎石,无声的落叶,怎能不令人痛惜怜爱!
  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他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般畅流,不时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读这样的文章,你也会为他的童心所打动,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只要你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你就一定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一、教学设计创意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的散文。作者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真切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将教学定位在: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文章的美点,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感,通过与文本对话来产生共鸣,表达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2、强化阅读、发掘美点。
  3、文本对话、体验美感。
  
  三、教学方法
  
  1、发现法、美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激趣
  让学生听音乐一边欣赏一组自然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
  同学们,欣赏完这一组图片,你们是不是已被眼前这旖旎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并为之陶醉了呢?今天我就为大家请了一位向导,就让他带着咱们一起到山中去走走,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优美风情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发现质疑
  1、听教师范读课文片断。
  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可以小声的跟读。同时划下自己所喜欢的句子。
  2、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快速自读课文。
  思考:读完课文后自己有哪一些发现,又有哪一些感到疑惑的的问题。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已的发现。
  (学生可以从文章的构思、选材、表达、修辞等角度自由的选择话题)
  4、让学生说一说感到疑惑的问题。
  (三)发掘美点、品析体味
  1、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位朋友。
  2、说出喜欢的理由。
  3、让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或写得最好的句子,并试着进行品析。
  4、表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适当指导。
  注意:定准语调
  把准语气
   读出重音
  读出对朋友的亲切之感
   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文本对话、思绪飞扬
  问题1、作者是通过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的形式来写景的,同学们能模仿这种写法,并写出和作者一样优美的语句来吗?
   问题2、写下你最想对大自然中的朋友说的话或者是你听到的大自然中的朋友对你说的话。
   分小组合作、探究。
  (五)梳理小结,拓展反思。
  
  胡爱华,女,教师,现居湖北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