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春》教学设计

作者:姚金修




  本课设计理念: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适应现代语文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音效、图片、文字、情景等交融在一起,直观、形象、生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和谐愉快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养成习惯。
   那么,如何将现代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与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呢?现就《春》一文的教学设计作一探讨。
   本课教学共分学习目标、课文学习、思考训练、归纳小结四部分。
  
   一、学习目标
  
   1、观看图片,感受春天的气息。
   2、诵读课文,体会文字的表现力。
   3、探讨探究,拓展思维。
  
   二、课文学习
  
   这一部分属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欣赏、诵读、提问质疑三个环节。
   (一)欣赏
   利用多媒体,播放舒缓轻音乐,同时播放展示图片。图片均属春天美景,图片具有选择性、层次感,选择从冬末雪景、初春冰雪初融、光秃荒原到小草初绿、缓缓溪流、绿草如茵、鲜花灿烂、百花怒放,把一幅幅具有层次性的、电影般的春景图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诵读
   本环节有三方面的内容:学生朗读、问题探讨、拓展思维。
   1、学生朗读
   多媒体播放轻缓乐曲,展示朗读要求,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对春描绘的感染力。
  2、问题探讨
   问题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多媒体出示背景,投出问题。采用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激励学生。根据学生回答,投出相应的内容。)
   问题二: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找一找,看看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两个例子。
   (用试一试的形式,展示图表,学生根据图表完成问题。此处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也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讨论完成。)
   在这一问题后,加上“想一想,说一说”这一环节,内容是:本文运用了以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好不好?好的话,好在什么地方?
   (此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表达出来,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在班内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
   问题三:朱自清先生对春的描绘如此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部分?读一读,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
   (本环节让学生能抓住描写重点,多朗读,谈感受,启迪智慧,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3、拓展思维
   本环节安排了三个问题。
   拓展思维一:前面我们欣赏了春景图,感受了文章文字散发出来的春的浓烈气息。下面请同学们准备三分钟,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酝酿和谐的气氛,营造一个宽松的思考环境,学生思考后,教师激励学生发言,给予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拓展思维二:请同学们想一想,本文题目是《春》,意在写春,为什么又写到了人?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这一问题后,再四人一组,各抒己见,最后小组代表在班内发言。)
   拓展思维三: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今后的打算。
   (此处要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尽可能的放开,随便谈,造成一种和谐轻松的大气氛。)
   (三)提问质疑
   同学们,对于课文的学习,我们暂时到这里。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解决。
   (此处让学生浏览课文,对课文进行回顾,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不明白的问题,采用小组内归纳问题,小组提问,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的形式进行。)
  
   三、思考训练
  
   本环节设计两个思考题。
   思考一: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写作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你以后能尝试运用吗?
   (此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考虑的前提下,小组展开讨论或者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小结归纳。)
   思考二:想一想,本文在写作、语言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方式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小结)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你有了哪些收获?请总结一下,四人一组进行交流。
   (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做得很全面、很完美。)
   以上《春》一文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和谐、多媒体手段的整合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后记:现代语文教学,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从而汲取两者的长处,同时结合课文的特点,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和谐之中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探究,使之具有更强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习惯,开拓进取,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有源头之水,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谛。
  
  姚金修,教师,现居山东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