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对学生实施肯定性评价的研究

作者:杨立新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本性中,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教师真诚赞赏的话语,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能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赞美是师爱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赏识的雨露中,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师生的共同合作,最终必将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希望达到的教育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一、课堂表扬,触动心灵反应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高昂积极的情绪,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认真自主的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这就有赖于教师艺术地鼓励和表扬,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语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空洞和宽泛。我们在听课时会发现每当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总是单调地说:好,坐下。给人的感觉平淡无奇,而非真心表扬和肯定,久而久之,这样的表扬一点都起不到鼓励的作用,一个个激励的机会就这样在教师不经意间流失了。因此,提倡用真心的、具体的、正面的和实在的话语激荡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成就感。
   例如:一个同学经过几次努力终于回答出一个问题,老师可抓住机会说:你的努力为你带来了成功,好样的!当学生的口头表达很流利、声音清楚响亮时,老师应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并告诉他们:听你回答问题是一种享受,谢谢你。当一个同学思维活跃,答案跳出了人云亦云的圈子,老师及时表扬:你善于动脑筋,很有创意。凡此种种,教师的有针对性的肯定评价让学生一次次收获扬长避短的机会,能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作业评价,享受成功喜悦
  
   作业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直接反馈。教师除了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外,还应把握对作业的评价。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只给学生评上简单的优、良、中或者好、较好等,以此来区分作业的不同层次。然而这种简单的评价是不能给学生的学习以正面积极的刺激的,教师也在日复一日的批改中失去对学生的教育机会。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心去观察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批改中给予学生一个肯定性的评价是逐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途径。寥寥数语,但发自内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赏,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在日常教学中,即便是抄写等简单的作业,老师们都应对字迹工整、书写有进步的同学的作业写上赞扬的评语。老师如果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们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就会领会老师的一片心意,进而喜欢学习语文,学习上就会越来越进步。学生的进步同样会给教师本人带来成功的喜悦,批改作业也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师生的愉悦会更进一步促进教与学。
   记得在一次仿句造句的练习中,我发现有两个同学句子造得非常漂亮,不仅句子结构与例句相似,而且富有思想性、哲理性,文采出众,我就让这两位同学当堂朗读他们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记录下来。这是对他们作业的充分肯定,在得到表扬后,他们的每一次作业完成得更好了。作文,让不少同学感到畏惧,我在每次训练之后,都进行精心的评讲,挑选出好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张贴在教室里甚至印发给大家,被选中的同学十分高兴,写作的劲头儿也更足了。
  
  三、抓住特点,巧启学生心门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作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用独特的、积极的评语,甚至可以做些夸张的正面评价,即所谓“放大优点(或特长),忽视不足(或缺点)”,紧紧抓住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不吝啬我们的好话。这一点是我们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班里有一名同学,进入中学以后很不适应,再加上比较贪玩,成绩下滑很厉害,导致了他的厌学情绪。正当我为他的学习焦虑时,偶然获悉这位同学在小学里因为字写得好而曾获奖,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上大力鼓励他,他很高兴,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变得很认真,语文考试成绩进入优秀行列,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要使自己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在评价中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期待。
  
  杨立新,女,中学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