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新课堂

作者:黄建恒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面貌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最能体现并引领这一变化的是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竞赛课、观摩课、演示课、示范课、公开课等。这些课,或满堂演,或满堂论,或满堂电,真可谓热闹非凡、轰轰烈烈!笔者不禁要问: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新课堂吗?
  对此,笔者表示深深的忧虑。首先,它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所谓目的,是指某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或获得的对象。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预先性,即在我们开始某一项活动之前就已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意识之中;二是目标性,即我们进行某一项活动要达到的一种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核心内容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能力,实际上主要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面对诸多矛盾,要做好事情,就必须在众多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为与不为、得与失的关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达到有所为,正所谓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如果想抓住所有的东西,结果必然会失去一切东西。满堂演、满堂电、满堂论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收效甚微,就是因为这些课或目标太多,或平均用力,或面面俱到,或缺乏重点,或分散精力,或蜻蜓点水,或一晃而过。既没有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即主要矛盾,更没有真正把语文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它不符合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事实告诉我们:儿童首先在特定的情境中,记住了父母亲友的话语(积累)并有所感受、理解和思考(感悟),然后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际情境中跟父母亲友说话、交流(运用)。前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也给我们以启发:学生首先在老师艺术的引领和感染下,记诵大量的经典书面语言材料(积累)并有所感受、理解和思考(感悟),然后在类似的生活情境的激发下或某种需要的感召下说出规范的高层次高品味的口头语言和写出规范的有一定形式的书面语言(运用)。中小学生学习语文,一方面有必要学习基础的语言知识,但更重要的在于吸收和积累语言成品,习得和积淀语感,以便形成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主要是指学生自己对语言成品的积累,感悟主要是指学生自己对语言成品的感悟,尤其是对语言成品中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运用则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叙事状物、表情达意。语文新课堂中满堂演、满堂电、满堂论的浮华之风,远离教材,舍本逐末,追求“热闹”,制造“看点”,从根本上违背了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把语文又教空了。
  要破除语文新课堂中的这股浮华之风,使其走上健康科学的发展轨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我们既已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明了在语文新课堂教学中究竟应当干些什么了。这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任务问题。所谓任务,就是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所担负、所要做的事情。那么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我们在语文新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概括地说主要就是“读背写”三个字,就是教师采取一切有效的方式或手段,组织、指导、促进、辅助学生进行读背写。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课堂的演示和流程(包括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的运用,各种形式的讨论和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读背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读背写,都必须促进学生的读背写,都必须能够帮助学生读背写。
  具体地说,读主要包括拼读生字生词,读准读通读顺句子,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难句的语境意义,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思路),体会课文的思想和感情,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运用,品味揣摩涵泳语言运用之妙、立意构思选材布局之美。背主要包括准确熟练地背诵佳句好段美文。写主要包括字的正确书写,造句,联词成段,摘抄,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补写,片断练习,读后感,读书笔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日记,随笔等等。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指导、促进、辅助学生做好这些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课堂演示和流程(包括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的运用,各种形式的讨论和活动,都要有助于这些任务的完成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决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满堂演、满堂电、满堂论之所以少慢差费、高耗低效,就是因为他们犯了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错误。语文新课堂只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遵循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并牢牢地抓住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才能从根本上破除语文新课堂中的浮华之风,沿着语文新课改的正确航向阔步前进!
  
  黄建恒,男,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