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精彩缘于预设和生成

作者:赵凤美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新课程实施的程度和效度,而预设和生成则成了当前教学的热点。
  所谓预设就是预先设计,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进度等展望性设计。它带有较强的目标性、预测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教案的预设。所谓生成,即“事物的发展、形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并灵活地因情施教,以达到教学效益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新理念。
  
  一、关于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传统教学中的预设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层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独特设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初步预知……但预设忽视了学生个体色彩浓郁的独特感受和多元体验,教师往往无视教学过程中自然生发而超越预设的种种矛盾。“软硬兼施”赶着学生往预设的圈子里钻,课堂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师生生命力的激发,不能很好地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的预设必须关注生成。预设不纯粹是教师的一意孤行,也不是毫无目的的凭空设计。在备课方面要备活课,即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在走近学生的同时琢磨学生,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及所关心的话题,要尽量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教师应让自己的需要、兴趣、价值观、经验等,充分进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自身教学能力和主体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区分可预设及不可预设两类课程教学资源。在设计“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设计“学生学习行为”,辅以“留白艺术”使预设既有方向、目标,更具有程序操作上的弹性,使预设的目标和程序能在实施过程中纳入意外体验,让精心预设孕育有效生成。一教师在教《愚公移山》时,就“愚公到底该不该移山”设计正反两方辩论,学生争论了一节课,下课铃响了,才草草收场。实际上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可能会产生这种情况,而做好预设,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发言提纲,分别让正反方二至三个代表发言,教者在学生发言后,再加以综合归纳明确,问题也就会解决了。
  
  二、关于生成
  
  “动态性”是生成教学的主要特征。有人认为,生成纯粹是课堂上的事,生成就是一堂出轨的课,教师根本无法预约,有点像诗人的“灵感”来得突然。也有教师只强调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认为上课决不能按部就班,要充分解放,激励学生,让学生“活”起来。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示范课时,课堂导入、语言等都不错。可在引导学生讨论时,一生提到了泰坦尼克号的遇难,教者为了课堂有所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关于主人公的形象。学生来了兴趣,大谈特谈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结果占去了学生大半节课以学习语文为主体的宝贵时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没有多大好处。实际上,这个电影故事教师可适当引用一下,但时间不宜过多,重点应放在体味本文的语言和对哈尔威船长精神的分析上。这种变“味”的生成是不可取的。生成并不是盲目的生成,它需要教师科学地分析,灵活地引导。因此如何把握好生成的基点,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思考中生成。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项信息传递的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无论教师课前如何精心预设,也会出现不少新的“非预知性”的教学问题,因而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向探索、研究的纵深发展。有位教师在执教小说《窗》时,教师分析到“一位病人每天为同伴描述他所看到的窗外的一切”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他撒谎!”教师一愣,随即笑了笑说:“你说得很对,可他为什么要说谎?这和一般的谎言有什么不同?”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明白了这位病人撒谎是为了给那位躺着的病人以“享受”,是“善意的谎言”。教师乘机启发学生思考探求生活中这类美丽的谎言。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明白了:看望病人、请客赴宴、出门旅游等生活中常会出现这类善意的欺骗。而它往往是得到人们的认可的,因为它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消除相互间的摩擦,对协调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品味着这些“谎言”,丰富了人生阅历,积累了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延伸中生成。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在善于发现利用课堂自然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与有效教学目标,视具体教育情境和学生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有时可采用“欲擒故纵”式的方法在拓展延伸中有效生成。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有位学生提出设想:船上的那个老水手不是于勒,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个问题正好是个激发点,就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步骤,因势利导,让学生改编课文内容。于是学生“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于勒发财回来了,没发财回来了,发财回来补偿了我们家的损失,发财回来却不补偿我们家的损失……学生交流、讨论,我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思维素材和深化文本的信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度。一番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共享后,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拓展延伸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深化,有利于学生探究思考,更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有趣活泼。
  因此,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有效生成,创设“预设+生成”的教学程序,一个别有洞天的教学胜境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赵凤美,女,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