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化例谈

作者:张怀彬




  有资深行家指出,语文课堂只要创造出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情绪的情感效应,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学就会有希望……教学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怎样才能营造师生感情融洽、真诚互动,激情飞扬的情感效应和教学氛围,让曾经一潭死水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呢?通过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课,我找到了答案。
  
   一、居高临下的尊长形象转化为平等对话的温情友人形象。
  
   有位教育专家就曾这样说过:“在今天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是颠倒的——站着的先生处于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隐藏着一颗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故如果老师还把自己装扮成严肃的布道者,那么课堂就多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导者,无形中就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破坏了师生心理态势上的平等。学生在既定的“劣势”状态下,又怎么敢轻松愉快地和老师交流?又怎能快乐地接受知识甚至向老师“挑战”呢?
   作为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师可谓德高望重、功力深厚,但是在上课之前,他却和学生玩起了猜年龄的游戏,戏称自己“芳龄十八”,是心理的年龄。惹得学生哄堂大笑,压抑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他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之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鼓励与微笑,让学生体味到了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学生在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顺利而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二、由教师“能说会道”的智慧型教学转化为“三缄其口”的大智若愚型教学。
  
   普遍认为,“才高八斗,口若悬河”是为语文教师,不然就不能“征服”自己的学生。此话固然有理,但却违背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大智若愚”型的教师是全然不这样的,他们才智很高却锋芒不露,表面上看似乎“孤陋寡闻”,而实际上却拥有“大智”。所以做“大智若愚”型的教师并不是对教师要求的降低,反而是更高。他们不仅要更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而且还要创造性地表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因此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要求也更高。语言上“三缄其口”,实际是要求教学更富于启发性、机智性和灵活性。
   这次“演绎激情,本色语文”“名师之约”艺术展示会,与其说是名师自我的展示,倒不如说成是学生个性与风采的展示。教学中,每位教师皆尽其所能让学生有登台“亮相”的机会,尽其所能让他们有展示自我才华和率真个性的空间,尽其所能让他们有发挥自身优势和巨大潜能的时间,尽其所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其实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三、由“蹲下身子与孩子们对话”转向为“帮助孩子们跳起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要以为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就总是以一种很低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把他们当成是思想单纯、头脑简单的孩子。要坚信:某些方面、个别领域,也许你的学生掌握的信息、知识比你都多。胡道明老师执教《纸船》时,在引领学生朗读品析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之后,她没有像其他教师一样也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母亲”,进一步体会母爱的深沉,而是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师生读写创新”的栏目——仿写诗句。胡老师先展示了自己写的一组诗句: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拳拳//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老师的诗句一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母爱的感情在霎时间迸发了,诗兴盎然。时机一到,胡老师立即提出创作要求:请同学们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仿照上面的诗句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一时间,同学们讨论热烈,创作灵感立现,精彩不断,佳作纷呈。
   试想:如果没有胡老师的甘为人梯,蹲下身子让孩子们跳起来,能收获如此精美的课堂教学之穗吗?
  
   四、“一桶死水”转化为“一眼活泉”。
  
   我们常说,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然而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仅仅只有一桶水已是远远不够了。况且水到了桶里就是死水,是永远无法与外界沟通融合,无法汲取到更多更新鲜的养分的死水。所以对今天的老师来说,他必须是一眼泉——一眼能与外界融合的有源头的活的泉。教师要让自己活的知识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流泻在学生的心坎上才行。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之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是世人心中的模范?”他的这句话就是说,在我们敢于担当培养孩子的教育之前能否扪心自问,我自己是不是一个大写的人,是否具备教育好他人的才能。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必须要让自己不断地上进更新,增强自身的修养与学识,让自己真正变成一汪清澈而无底的“源头活水”,因为“身不正,虽令不从”。
  “新课标”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学生对老师“灵魂跪拜”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了。它必将也一定会演绎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更多的精彩。
  
  张怀彬,教师,现居浙江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