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

作者:相仕军 刘进英




  承载着中国教育理想的新课程一天天走进千万所中小学校,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中。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尤其这一理念中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认识的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和“演”进行了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切磋,共同提高。
  另外,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有助于学生自尊情感的产生,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力量,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产生出强烈的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欲望;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作为中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真正理解、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许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让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就行了,在小组中学生自然就能合作,自然就会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于是乎,教师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后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位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结果学生在小组内闲言碎语、嬉皮笑脸,乱嚷一气,表现为“散乱的活跃”,结果连最起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都不能实现。
  真正具有实效的合作学习的课堂应表现为:主动、合作、互动。
  
  1、主动
  主动性是基于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这一内在需要会直接转化为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愉悦的体验。笔者在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时,首先指出:“长期以来,沙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此人类是否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创造并运用种种有效的方法来抵御沙漠的进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人类究竟运用了哪些战略战术。”这一问题的设计提出,立刻激活了学生思维,个个跃跃欲试,迅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一方面,教师要先当“管理者”,“咨询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把自己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小组的学习任务也只有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这就有一个分工协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问题。还是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我向各个小组做出了明确分工。有的小组探求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有的小组探求沙漠向人类逞强施威的武器;有的小组探求人类抵御沙漠进攻的方式;有的小组探求人类向沙漠进军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这样各个小组任务明确,小组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没有旁观者,都积极投入热烈的讨论,努力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合作学习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3、互动
  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仍然以笔者执教的《向沙漠进军》为例。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之后,各选定一名代表发言。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时地作一些点拨、补充、讲解。接下来,进入自由问答阶段。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生生之间一问一答,整个课堂气氛异常生动活泼。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是专业提升、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之,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建立和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助,给教师,给学生,都提供了更为开放、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与发展空间,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成,真正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面对改革大潮,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形式而不顾效果。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长远,脚踏实地,用心体验,真正探索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仕军,刘进英,教师,现居山东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