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培养写作兴趣的三点做法

作者:吴国忠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现有知识努力成文。反之,学生就不能进入写作的兴奋状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消极作文。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消除害怕心理,培养自信心
  
  害怕作文,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固有的一种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的还是“作文难”。为此,首先是要让学生“有话说,能成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切忌贪功急进,否则就有弄巧成拙的可能。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简单的一件事都说不清,你叫他怎样创新?如何张扬个性?到头来大多学生写出的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文章,这些作文不具备真情实感。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从基础做起,由易到难。可让学生先练习写片断,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再由简单的记叙文渐渐深入。对基础差的甚至还可允许他们适当模仿,待时机成熟再渐渐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个性。其次,要认真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写作前,教师应说明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有时还要加以适当的提示,如文章结构、立意、表现手法等,必要时还可以先读例文再作文。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要领,消除害怕心理。等他们敢“下水”,能“下水”了再让他们自己畅游于作文的海洋。再次,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石,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学生有了自信就不会被困难吓倒。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成功点,无论是立意、结构抑或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因而在批改作文时,教师不宜删改过多,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鼓励,使学生有一种“劳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在作文讲评时,更要注重鼓励学生,通过品评,师生沟通,同学间交流,营造一种智慧撞击的氛围。
  
   二、指导阅读,鼓励投稿
  
   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圈子窄,阅历不多,知识面不广,多觉得没什么可写,或是写不出新意。加强课外阅读可陶冶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小说迷,看小说成瘾,走路、吃饭、睡觉总是书不离手,上课不专心,总偷偷看小说。他的成绩不很好,但作文却非常好,清新流畅,构思独特。后来我有感于他的“成就”,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交流阅读心得。阅读的书籍主要是极有益于写作的《读者》、《中学语文报》等。这些读物和《作文选刊》不同的是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其作用是一般《作文选刊》无法比拟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无论是选材、构思、立意,还是词句的运用等,均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课外阅读决不能是漫无边际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其次,实行“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及时推荐优秀篇目;“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可利用学生对“美文”的赞赏和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并帮助学生投稿。一旦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被登了出来,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对其他同学,其激励效应是无可言状的。一次,有个学生写了篇《十年后的我》叫我修改,我见文章写得很好,帮他修改后又帮他投到了《校园报》。不久,该文被选登了。当登有他文章的《校园报》发到他的手里时,他激动得掉了眼泪,全班同学也为之沸腾了。想不到的是竟因此掀起了一场写作的热潮,许多同学除积极完成我所布置的作文外,还经常自发写文章请我批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
  
   三、以身作则,引起共鸣
  
   语文老师教学工作量大,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认同的。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师所惧怕的,其“费、少、差”的特点令许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许多教师干脆消极对待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马虎应付,甚至连布置作文都感厌烦,任意减少作文次数,一个学期只是那么三两篇作文。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希望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殷切的鼓励。但有的教师评语粗略、简单、笼统,更有甚者不看内容只看篇幅随便给一个分数就算完成任务。有的教师把作文发还的时间拖得很长,试问,学生连当时写什么,怎样写都淡忘了,还谈什么热情。这些都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造成学生“作文纪律”松散,写作热情低的局面。
   因此,要想学生喜欢作文,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认真对待作文课,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做到指导认真,讲评认真,作文活动组织认真。此外,还要注意作文的认真收集,免得有的学生偷懒,养成写作的惰性。在作文的批改中,有必要时可适当面批面改,面批面改虽然工作量大,但效果却比其它批改方式好得多,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当面指导,还可适时鼓励,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总之,要想学生重视作文,热爱写作,必须先要老师重视作文,认真对待。教师的极大热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回报,形成教与学的共鸣,造就良好的写作氛围。
  
  吴国忠,男,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