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用心写出生活的真善美

作者:王德侠




  学生平时进行作文训,或是缺少热情,敷衍了事,或是能拖则拖,一时不能完成,有的甚至持敌对态度,干脆不写。面对这种现状,老师该怎么办呢?
  
  一、为学生打开通向周围世界的窗口
  
  多数学生并不是不想写作文,而是苦于无米可炊。学生常抱怨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多彩生活,没啥可写。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鼓励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要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的那样“不容置疑,是你的思想成了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因为你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
  1、找准切入点,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教室窗后有几株红叶梨树,枝叶伸手可及,可算是朝夕相处了,我就问他们这是什么树,学生竟然没有一人能说出它的名字。我给学生作了介绍,他们才真正地发现了红叶梨树,并开始对其他花木感到好奇。以此为契机,我向学生又介绍渲染了校园内的四五十种花草树木:春来的樱花烂漫多姿,粉嫩动人;红叶树火红火红,让人怦然心动;春夏间韭菜莲白花点缀在绿草之中,一片连着一片,给人很温馨的感觉;夏秋时节,紫薇花开,淡淡的紫色花朵开满枝头,一朵挨着一朵,百日之后,花瓣像雪片飞舞飘落,又不尽让人感叹“花无百日红”;冬至,雪松披上了雪花,愈显青翠挺拔,让人驻足仰望。果然,一番渲染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组织了兴趣小组。
  2、为学生提供相关写作资料。学生写观察笔记不久,就反映有自己的感受想表达苦于没词。这时,我因势利导,发动小组同学搜集有关资料并相互交流,同时我也提供一些相关文章词句,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3、让学生尝到创作的快乐,一旦他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并运用时,他们体验到了写作创造的快乐,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享受。以后我经常可以听到学生在谈论这些花草:紫薇花开如画,南非10月的紫色海洋,一朵挨着一朵,一棵连着一棵,一片接着一片,花瓣像雪片漫天飞舞;小叶红波如诗,红果缀满枝头时,让人想起南国的红豆。他们甚至说起了街道两旁的法桐,并说对此类文章有了阅读兴趣了。
  4、由此,学生对生活有了自己的感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的“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一样,我在学生的笔记中读到“我感到花园这才是我们的花园”,确实如此啊,只有自己观察体验了,花园才是你的花园,它们才能成为你白己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二、引导学生去撷取生活的朵朵浪花
  
  生活这条小溪中不乏许多小小的美丽浪花,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捕捉。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必须寻到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方有清甘的水喝。”生活这个源头,应该去寻,而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获取信息的不二法门。
  于是,我让学生认真观察体会家庭生活的一餐一饮、一言一语,去捕捉生活的美丽。同时给他们具体的指导:1、叙述一件小事。例如,张藉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义开封”这一小事把诗人浓浓思乡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2、摄取一个动作。如巴尔扎克写葛朗台临终之际,努力去抢神甫的十字架,已是奄奄一息,依然见金眼开,传神地刻画出守财奴的嗜财如命。3、描摩个性神态。如《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对周瑜的笑的几次描写,形象的表现周瑜的英雄本色。4、捕捉语言细节。如《巴黎圣母院》中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和对他表妹相同的甜言蜜语,刻画出他为了权与财与色不惜欺骗的丑恶嘴脸。5、选取一景。如《项脊轩志》中归有光特写“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事实的确不错,学生习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杨燕同学的《苹果里的爱》写粗心的爸爸在妈妈不在家时,也像妈妈那样为灯下苦读的她送来了红苹果。
  
  三、做好学生作文的欣赏者
  
  学生作文完成之后,他们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将会失去兴趣。
  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作文的欣赏者。一方面以学生作文为桥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思想交流;另一方面,要肯定学生作文优点,指出不足,指出修改方向,提出修改方法,如运用细节描写、化虚为实等手法。引导学生试着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不断地修改锤炼。通过修改,学生加深了对写作技巧的理解把握,心中的情有了理想的表达。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作出表扬。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同学作文的欣赏者。小组之间学生互相修改是很好的方式,当青少年给同学们讲述那些道理的时候,他们抱着珍视的态度,把它们看做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财富,而同这些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他们开始了对写作和创造的思考,这样就给他们思想增添了真正的创造性。
  
  王德侠,教师,现居山东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