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多元智能理论在作文评价中的运用

作者:瞿中华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个体至少应拥有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自我反省的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这8种程度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由于这8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原则。而这种理论的评价原则正是我国当前中学作文评价的急需增补的内容,为此笔者就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作文评价中的运用做了探讨,望能对现今的中学作文评价及其改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一、淡化单一 倡导多元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这几个方面的智力占优势,某人那几个方面的智力占优势;差异之二是某些智慧已被某人所显示,被称为显能;某些智慧还没被某人显示,被称为潜能。所以教育评价也应是多元的。表现在作文评价上应该为:
  
  1、作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总之,作文评价应坚持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纸笔测试与日常观察、面试相结合,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知情意与日常实践行为评价相结合。除用等第或分数来呈现学生作文评价结果以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
  
  2、作文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评价内容,突破了仅仅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强调考察学生更为广泛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为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习作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多交流,对积极地通过观察、实践、调查、体验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好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注意学生的修改方法的指导。对认真修改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好的修改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作文评价时考虑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
  
  3、作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去对学生所实施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则主张评价应由教师、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及教育管理人员共同操作,力求从各个方面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拒绝虚假 倡导真实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对通过由教育的非情境化导致的、并不一定代表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内容的抽象习题、考试所得出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虚假评价”,因为它不重视学习概念、原理及技能的生活化和应用;它主张“真实评价”,注重让学生的所学与其经验相结合,关注学习的情境。为此,在作文评价上,我们也应拒绝“虚假评价”,倡导“真实评价”。具体说:
  
  1、作文评价应是持续的、动态的,而非间断的、静态的
  作文评价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标准,它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若横向地、单纬度地评价而不坚持持续地、动态地评价,就很难在习作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为学生建立真正体现评价过程的写作档案。有效的作文评价必须突破“一时、一事、一点”的局限,要能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地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形成连贯的认识,有利于分析学生所获取的进步及尚存在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对于每一次作文的评分,都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历程,注重引导,注重激励。“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
  
  2、作文评价应是个性化评价
  学生的作文不是静态的“文本”,而应是有生命的“婴儿”,具有鲜活的主体性。学生的作品是个性化的产物,而作为文本的主人,是与他人有着智力差异的个性化的人,有他的写作强项和弱项。因而作文评价理应是个性化的评价。这是自然、真实地展示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倾向的真实性的生命化评价。
  作文评价的真实性表现为帮助学生知己强弱、以弱至强、以强带弱、扬强补弱、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在其写作强项的活动中成功体验,进而使之将自己从事写作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以强项带动弱项,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瞿中华,教师,现居江苏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