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性格缺陷

作者:王锦川




  《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了“楚汉相争”的结局。
  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占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但最终竟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有多种复杂的原因,而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领导人项羽在性格上的缺陷。
  这一点在《鸿门宴》中有明证。
  首先,在宴会前战与不战的问题上,因曹无伤告密,范增劝击,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项羽轻信项伯为刘邦所作的一番“美言”,竟许诺罢兵并“善遇之”。本来,刘邦、项羽在怀王面前有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在项羽同秦主力浴血奋战时,刘邦避秦主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地取了关中。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这是多么地不成熟!
  其次是在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上,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羽竟然像局外人;樊哙闯帐,项羽却对他十分赏识,这样不仅丧失了消灭刘邦的机会,还造成了自已内部的冲突。
  最后是在宴后追与不追的问题上,项羽满足于对方的曲意奉承,不加深究,放虎归山,处于失败之地而不自觉。
  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项羽的自大无谋,沽名轻敌、刚愎自用、傲慢无礼的性格。
  而作品中,刘邦能屈能伸、多谋机变,鸿门谢罪,先叙旧情,再低三下四地一口一个“将军”地表白自己无半点野心,貌似恭顺,实际上用心颇深;为要张良代其献礼,又改口称张良为“公”;脱险归营,立斩曹无伤。
  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由刘、项观之,信然。
  
  王锦川,男,现居武汉市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