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于永翠




  有人说:“当学生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到达了最高境界,就成了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昵?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不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察生活,用心说话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不少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说真话诉真情,他们的作文即使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决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的如此的逼真形象?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观察、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大见小”、“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首先,提倡多阅读。我们每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的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知识积累越多,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的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的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其次,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和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规律。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如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这样久而久之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鲁迅先生说出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再次,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的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因此在写作训练是,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培养口头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如学生在练习《老照片的故事》这篇习作时,我采用了这种办法,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些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他的才华而重用他,让他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当作文成为一种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而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单位:山东烟台市海阳留格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