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名胜楹联的旨意与艺术性

作者:胡登升




  今年暑期到华南、西南等地转了一圈,收集了一些名胜之地的楹联,读后有些感触。何谓楹联?一般来说,楹联是指刻写在人文景点或建筑物(包括庙宇)门牌两边的对联。它和其他对联一样,小巧玲珑,蕴含情韵和道理,古今之人都喜爱,因而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名胜楹联的旨意和写作技巧有些独特之处,本文试以华南、华中、西南地区部分楹联为例,说说自己粗浅意见。
  
  一、名胜楹联的旨意
  
  名胜楹联的旨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寓理,寓教诲之理,容天文气象、历史人物典经,述抒心理观点;二是抒情,通过描写山水、园林等自然人文景观以致情;三是近似于宣传广告,称不上楹联。
  1、寓理,此类楹联甚多。如:
  “须有各有因缘试问心哪个愿居人后
  喜得臻斯境界再努力何愁不到佛前”(广州能仁寺)
  “科学昌明偶像何妨盛生
  园林秀丽佳宾尽可游赏”(柳州雷塘庙)
  2、抒个人愉悦之情类,如:
  “纵览长云直觉夕阳无限好
  迟瞻高树始知倦鸟有余情”
  “雨来时画出四面秋山
  风过处吹皱一池春水”(柳州潭风雨桥)
  3、其他旨意的,比如柳州龙潭公园射弩俱乐部,就有一副渲染九宫八卦阵之难的:“好汉进阵易,英雄出阵难”。没有艺术性,充其量算作广告。主要是上述二类,一般都有积极意义。
  
  二、名胜楹联的艺术性
  
  名胜楹联艺术特色是:文笔清新、素朴,无生僻、晦涩字眼;一般是工对,少宽对、流水对,更无借对;表达技巧灵活多样。抒情对,一般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喻理对,有的借助意象,如“大腹能容”联;有的运用铺垫、衬托手法,如前“科学昌明”联;有的采用反问和否定句式,如前“须知各有因缘”联;有的纳入文史典故,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富于表达力。下面重点赏析几联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性。
  (一)抒情对。
  例:“雷奋响天声引来六合云烟隐隐青山叠玉树
  龙飞通地气留得千种潭影盈盈碧水泛金波”(柳州二乐亭)
  此联共36字。起联与对联各由三个小句组成,层层推进,一层比一层具体,构成因果关系,长而不紊,技巧较高。
  上下句开头都用赋的手法,从典故下笔,凸现此地神奇美妙。往后频转视觉描写眼前大好景致。“六合”与“千种”二数量词,分别写云烟范围之广和潭里云影树影之多,意境之阔;“隐隐”、“盈盈”二个叠词,加重语气,分别强调青山玉树的苍茫、朦朦意味,和碧水金波之盛,显意韵之无穷;“树”前着“玉”,“波”前缀“金”,运用此喻辞格,富于情感色彩,表现出作者因景之美而异常的喜爱和陶醉。全联寓情于景,景物典型,载情炽烈,令人读来美不胜收,留连忘返。
  再如:
  “人卧龙腾看嘘气成云浩浩乎志在天下
  水同潭静喜荡舟消酒怡怡然乐在泽中”(柳州风雨桥)
  此联旨在写志与乐,旷达豪放,不似上联细腻纤巧,艺术风格迥乎不同。上联一箭双雕,写龙写人,富于动态感和生气以创设前提。“浩浩乎”重叠兼偏正结构的形容词,凸现人与物的恢宏气势;“忐在天下”,水到渠成,凸现非凡之志。下联一小句设置情景,二小句写人物的心理行为,为抒情蓄势,第三小句写乐之程度和缘由。“怡怡然”结构同“浩浩乎”强调乐不可支的程度,“乐在泽中”交待乐极之因,隐含湖泽风光之美。上下联有机一体,既显志鸿,又表乐极。公想天下私求乐,可见人性的真实和可贵,颇具感染力。
  (二)喻理对:
  例:“龙章三卷讽诵皇经天现瑞
  凤家玉品敬谈玉典地呈样”(武当山皇经堂)
  此联喻理,旨在教人树立信仰,勤读苦研皇经玉典。说理通过说读经的好处而显,且是形象的显示。此联的技巧在于借助意象。“天现瑞”、“地呈祥”这六个字一但取消,就平谈无味了。诗文、对联,要写得形象而优美在于创设意象,此联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另外此联遣词造句严谨工整,属工对。
  
  单位:湖北荆门月亮湖中学